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诛拔(誅拔)
征伐讨灭。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日王忿违慠,有命事诛拔。”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诛拔即谓遣 崇文 之师。补释:吕氏春秋 高诱 注:‘覆取之曰拔。’”
分類:征伐
《漢語大詞典》:诛坐(誅坐)
责罚,治罪。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可付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其诛坐,主者详为条格,速施行。” 清 郝懿行 《宋琐语》卷下:“后有违犯,严加诛坐。”
分類:责罚治罪
《漢語大詞典》:种诛(種誅)
犹族诛。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 思明 攻 土门 ,城中伏甲诡降,贼登城,伏起,贼歼, 思明 中戟,扶以免,復攻陷之,焚庐舍,种诛其人。”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二:“种诛就是族诛,一人犯罪,就按家按族的杀。”
《漢語大詞典》:磔诛(磔誅)
指凌迟处死。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唐蒙 即日磔诛市朝,以彰国家大典。”
《漢語大詞典》:愆诛(愆誅)
犹惩罚。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誓不负於明主,非畏四知。用释愆诛,敢求课最。”
分類:惩罚
《漢語大詞典》:遇诛(遇誅)
犹被杀。史记·蒙恬列传论:“而 恬 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諫,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分類:被杀
《國語辭典》:诛求无已(誅求無已)  拼音:zhū qiú wú yǐ
不停的需求、勒索。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桀、纣皆圣王之后,骄溢妄行,……诛求无已,天下空虚。」
《漢語大詞典》:诛让(誅讓)
责备。周礼·地官·司救:“司救,掌万民之衺恶过失而诛让之。” 郑玄 注:“诛,责也。”
分類:责备
《漢語大詞典》:诛肜(誅肜)
晋 梁王 肜 曾违法, 周处 ( 子隐 )深文案之。后 氐 人 齐万年 反, 肜 为征西大将军,都督 关中 诸军事, 处 为前锋。 肜 逞宿憾,命 处 进讨,军无后继, 处 力战而死。见晋书·周处传。后以“诛肜”为诛灭陷害忠良者。 宋 苏辙 《奉使契丹·过杨无敌庙》:“我欲比君 周子隐 ,诛 肜 聊足慰忠魂。”
《漢語大詞典》:诛剃
芟夷。
分類:芟夷
《國語辭典》:诛心之论(誅心之論)  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
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镜花缘》第九○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國語辭典》:诛意(誅意)  拼音:zhū yì
不论事实,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参见「诛心之论」条。《后汉书。卷四八。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漢語大詞典》:诛语(誅語)
贬责的评语。 沙汀 《淘金记》十三:“‘你下我这样重的诛语呀!’ 幺长子 苦笑着呻唤了。”
分類:贬责评语
《漢語大詞典》:诛榛剃梗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漢語大詞典》:诛榛薙梗(誅榛薙梗)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诛榛薙梗,渐闢乐郊;扑魅驱狸,潜消沴气。”
《国语辞典》:诛求无厌(诛求无厌)  拼音:zhū qiú wú yàn
一再需求勒索,不知满足。《元史。卷一六三。乌古孙泽传》:「湖广平章政事要束木贪纵淫虐,诛求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