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5,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造诗
贡诗
刺诗
回文诗
嘉诗
山水诗
诗琢
诗丸
诗疏
诗局
诗馋
诗标
素诗
四家诗
邠诗
《韵府拾遗 支韵》:造诗(造诗)
汉书李延年传上方兴天地诸祠欲造乐令司马相如等作诗颂延年辄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
《漢語大詞典》:贡诗(貢詩)
献诗。古代的一种制度。将地方上的民情风俗.写在诗里,进献给朝廷,以达到讽谏或歌颂的目的。 隋 王通 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採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别久矣!”
《漢語大詞典》:刺诗(刺詩)
讽刺之诗。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宣王 中兴而《沔水》《鹤鸣》《庭燎》《祈父》《白驹》《黄鸟》,刺诗半於变《雅》。”
分類:讽刺
《國語辭典》:回文诗(迴文詩)  拼音:huí wén shī
一种格式固定,字句回环往复的运用,无不成义,且可供吟咏的诗文。如晋窦滔妻苏氏所作尤为著名。也作「回文诗」。
《骈字类编》:嘉诗(嘉诗)
魏晋 嵇康 答二郭诗三首 其一 二子赠嘉诗,馥如幽兰馨。
《漢語大詞典》:山水诗(山水詩)
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开创于 南朝 宋 谢灵运 ,经过 谢朓 的发展, 何逊 、 阴铿 等人的创作实践,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诗派。 唐代 王维 、 孟浩然 都是山水诗杰出的代表作家。 臧克家 《古典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古代有许多诗歌,通篇描写自然物,山水诗、田园诗都在其中。”
《韵府拾遗 觉韵》:诗琢(诗琢)
梅尧臣答张主簿遗苶诗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漢語大詞典》:诗丸(詩丸)
题有诗的纸团。 明 高启 《送叶山人》诗:“山瓢行负知何有?半是诗丸半药丸。”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诗丸消息去如何,可曾却傍妆臺堕,一段姻缘事怎麼?” 清 杨芳灿 《寄题简斋夫子园居》诗:“酒料封春罋,诗丸纳酒瓢。”
《漢語大詞典》:诗疏(詩疏)
诗的注疏。 宋 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诗疏不可不閲,诗材最多,其载谚语,如‘络纬鸣,懒妇惊’之类,尤宜入诗用。”
分類:注疏
《漢語大詞典》:诗局(詩局)
为编校、刊刻诗集而设立的机构。 王全 《〈全唐诗〉点校说明》:“我们这次为应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急需,根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由中华书局重印。”《新华文摘》1986年第12期:“为刊刻全唐诗,于 康熙 四十四年五月,他们特在 扬州 天宁寺 开设诗局。”
《韵府拾遗 咸韵》:诗馋(诗馋)
沈与求诗明日八分疲阿买诗馋元只在清眸
《漢語大詞典》:诗标(詩標)
指独树一帜的诗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笔耸词峯,竖诗标于 剑阁 ;觚翻文浪,飞翰藻于 锦江 。”
《骈字类编》:素诗(素诗)
南北朝 江总 内殿赋新诗 偏著故人织素诗,愿奏秦声采莲调。
《國語辭典》:四家诗(四家詩)  拼音:sì jiā shī
齐、鲁、韩三家诗与毛诗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四诗(四詩)
(1).即四家诗。 鲁 、 齐 、 韩 和 毛 的合称。 汉 代传诗经的有 鲁 人 申培 、 齐 人 辕固 、 燕 人 韩婴 ,称“鲁”、“齐”、“韩”三家诗,为今文诗学, 两汉 时皆立于学官, 魏 晋 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外,馀均亡佚。又有 鲁 人 毛亨 ,亦传诗经,称 毛 ,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 东汉 。 魏 晋 后通行的诗经就是 毛 。四家对诗义的说明、文字的解释,均有所不同,参阅 清 陈乔枞 《四家诗异文考》。参见“ 毛诗 ”、“ 三家诗 ”。
(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唐 许尧佐 《五经阁赋》:“ 虞 、 夏 、 商 、 周 之五典,《国》《风》《雅》《颂》之四诗,既精微之与广博,莫不森罗而在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四诗既删,体裁益衍。” 清 钱谦益 《〈增城集〉序》:“令採风之使进而被之管絃,言之无罪,闻之足戒,岂不足以列四诗之目而称五諫之首也哉!”
(3).称《南》(《周南》《召南》)、《豳》《雅》《颂》为“四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经义:“《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之本序也。”
分類:四体
《漢語大詞典》:邠诗(邠詩)
(1).指诗·国风中的《豳风》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葆佾陈阶,金瓟在席,戚奏翘舞,籥动《邠》诗。” 李善 注:“周礼……仲春击土鼓,歌《豳》诗,以迎暑也。”
(2).指诗·豳风·七月,全篇八章,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縟説以繁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