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风月(風月) 拼音:fēng yuè
1.清风明月。指眼前的閒适景色。《南史。卷六○。列传。徐勉》:「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金。刘著 〈鹧鸪天。云照山城〉词:「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2.男女欢爱的情事。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元来你全无那风流情思,也枉耽著一个风月的这名儿。」《红楼梦》第一回:「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污秽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3.风流放荡。宋。刘克庄 哭孙秀蕃诗:「每岁莺花要主盟,一生风月最关情。」《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
4.风情、姿色。《后水浒传》第一九回:「及寻访了去看,不是说他态度不好,便是嫌他少些风月。」
5.即风月场所,指勾栏、妓院等风化场所。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金瓶梅》第一三回:「积年风月中走,甚么事儿不知道。」
2.男女欢爱的情事。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元来你全无那风流情思,也枉耽著一个风月的这名儿。」《红楼梦》第一回:「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污秽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3.风流放荡。宋。刘克庄 哭孙秀蕃诗:「每岁莺花要主盟,一生风月最关情。」《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
4.风情、姿色。《后水浒传》第一九回:「及寻访了去看,不是说他态度不好,便是嫌他少些风月。」
5.即风月场所,指勾栏、妓院等风化场所。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金瓶梅》第一三回:「积年风月中走,甚么事儿不知道。」
《國語辭典》:风骚(風騷) 拼音:fēng sāo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后用「风骚」泛指诗文之事。唐。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宋。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2.借指文采、才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閒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誇才调。」
3.当代的潮流。如:「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影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清。赵翼 论诗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八出:「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亦指风流放荡之人。清。李渔《怜香伴》第二六出:「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5.本指女子俏丽,今多指轻佻的样子。《说唐全传》第一三回:「那些风骚妇女明知有此光景,在家坐不过,又喜欢出来布施,也趁此机会识两个青年标致后生,算为一乐。」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朝考避翠浪字》:「某年新进士朝考,题为『麦天晨气润』,一进士诗中用『翠浪』二字,阅卷者大骇,谓翠字已不可用,况更加以浪字。倘进呈,必大触圣怒。盖京中俗谚,以浪为妇女风骚之代名词也。」
2.借指文采、才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閒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誇才调。」
3.当代的潮流。如:「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影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清。赵翼 论诗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八出:「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亦指风流放荡之人。清。李渔《怜香伴》第二六出:「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5.本指女子俏丽,今多指轻佻的样子。《说唐全传》第一三回:「那些风骚妇女明知有此光景,在家坐不过,又喜欢出来布施,也趁此机会识两个青年标致后生,算为一乐。」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朝考避翠浪字》:「某年新进士朝考,题为『麦天晨气润』,一进士诗中用『翠浪』二字,阅卷者大骇,谓翠字已不可用,况更加以浪字。倘进呈,必大触圣怒。盖京中俗谚,以浪为妇女风骚之代名词也。」
《漢語大詞典》:风花(風花)
(1).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 唐 卢照邻 《折杨柳》诗:“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宋 陈师道 《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 宋 晁补之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颿应復驶,蒸云散乱作风花。” 明 杨慎 《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
(3).指起风前的大雾。 宋 陆游 《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
(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綺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 宋 晁补之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颿应復驶,蒸云散乱作风花。” 明 杨慎 《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
(3).指起风前的大雾。 宋 陆游 《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
(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綺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漢語大詞典》:七襄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 《名义考·七襄》。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唐 康翊仁 《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
(2).指织女星。 唐 杜审言 《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 明 汪延讷 《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 吴有章 《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 宋 范成大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
(2).指织女星。 唐 杜审言 《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 明 汪延讷 《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 吴有章 《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 宋 范成大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