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5,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试补
试验
公试
试剑
监试
试人
试法
试经
试探
引试
应试
试读
免试
试文
呈试
《漢語大詞典》:试补(試補)
谓经过考试或考察后补缺。宋史·选举志三:“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諭月书其行艺于藉。”元史·选举志一:“自餘下第之士,恩例不可常得,间有试补书吏以登仕籍者。”
《國語辭典》:试验(試驗)  拼音:shì yàn
1.旧时指出题考试。
2.实际察看某种事物,进而明瞭它的功用。金。刘迎〈徐梦弼以诗求芦菔辄次来韵〉:「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水灵不灵?倘若药不倒他,我们就毁了呀。你试验过没有?」
《漢語大詞典》:公试(公試)
官方主持的考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 陈丞相 文龙 , 咸淳 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漢語大詞典》:试剑(試劍)
练剑;击剑。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儒林外史第五二回:“看见有几位客,都是 胡老八 平日相与的些驰马试剑的朋友。”
分類:击剑
《國語辭典》:监试(監試)  拼音:jiān shì
1.监视考试。《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教学经书,躬自监试。」也作「监考」。
2.负责监督考试的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监临主考之处,还有同考官,内外监试,提调,弥封,收掌,巡缉,各官,挤满了一大堂。」
《韵府拾遗 真韵》:试人(试人)
唐书选举志贾至为侍郎建言岁方艰歉举人赴省者两都试之两都试人自此始
分类:试人
《漢語大詞典》:试法(試法)
(1).试探法律,触犯法律。参见“ 以身试法 ”。
(2).考试律令知识。 宋 秦观 《法律下》:“臣尝思之其所以然者无他,始於试法而已,朝廷试士以法者,欲其习为吏也。”宋史·选举志四:“先朝患官吏不习律令,欲诱之读法,乃减任子出官年数,去守选之格,概令试法,通者随得注官。”
《國語辭典》:以身试法(以身試法)  拼音:yǐ shēn shì fǎ
不顾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汉书。卷七六。王尊传》:「故行贪鄙,能变更者与为治。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文明小史》第六○回:「哼哼,他倒敢以身试法吗?」
《分类字锦》:试经(试经)
晋书孔坦传先是远方孝秀到不试策普皆除署至是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
分类:考试
《國語辭典》:试探(試探)  拼音:shì tàn
探听对方的意思或反应。《红楼梦》第二九回:「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现在因为有人传说他做几件事还新,所以特来试探试探。」
《漢語大詞典》:引试(引試)
引保就试。 宋 苏轼 《大雪乞省试展限札子》:“晓示旁近州郡,但未试以前到者,并许投保引试。”宋史·选举志一:“知贡举 宋白 等定贡院故事:先期三日,进士具都榜引试。”参见“ 引保 ”。
《漢語大詞典》:引保
宋 时选举制度的一种规定。凡士子应举,须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的亲属及诸不孝、不悌与僧道归俗等事。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核对明白后,方得就试。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引保日,有考官某县尉居帘内,见公丰姿秀发。”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雋永录·来岁状元赋》:“已迫岁始发乡里,惧引保后时,穷日夜以行……至京,适值引保就试过省。”
《國語辭典》:应试(應試)  拼音:yìng shì
1.参加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归来打叠衣装,上杭应试,与王氏话别。」《红楼梦》第八一回:「比如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
2.旧时奉天子之命所作的诗赋。
《漢語大詞典》:试读
尝试性地阅读。例如:我上次试读的那本书是一部很有意思的著作。
《國語辭典》:免试(免試)  拼音:miǎn shì
不用经过考试。如:「免试入学」。《金史。卷五一。选举志一》:「凡试补学生,太学则礼部主之,州府则以提举学校学官主之,曾得府荐及终场举人,皆免试。」
《漢語大詞典》:试文(試文)
(1).考试所写的文章。宋史·选举志一:“及尝预先朝御试,虽试文不合格,毋輒黜,皆以名闻。”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试文格式:“至试文则不能再下,仍提起顶格,此题目所以下二格也。”
(2).考试文章。 清 沈冰壶 《张公苍水传》:“ 庄烈帝 以天下乱,欲诸生习武备,著令试文后较射。”
《漢語大詞典》:呈试(呈試)
(1).举荐考试。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自初呈试,中间二旬。”
(2).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崔元翰 为 杨崖州 所知,欲拜补闕,恳曰:‘愿得进士。’由此独步场中。然亦不晓呈试,故先求题目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