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7,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挑试
试镜
试课
斗试
贡试
试晬
试心
试授
试铺
试录
试差
试表
武试
研试
验试
《國語辭典》:挑试(挑試)  拼音:tiāo shì
选题考试。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二。称谓。神童》:「十岁以下能背诵,挑试一经或两小经则可以应补州县小学生。」
分類:考试
《国语辞典》:试镜(试镜)  拼音:shì jìng
导演挑选演员时,先进行表演考试,并拍摄其表演过程,然后放映出来以观看演员的仪态、演技等是否合乎导演的要求,此过程称为「试镜」。
《漢語大詞典》:试课(試課)
考核,考查。管子·明法解:“张官任吏治民,案法试课成功。守法而法之,身无烦劳而分职。”
分類:考核考查
《漢語大詞典》:斗试(鬥試)
亦作“鬭试”。 竞赛;比试。 宋 蔡襄 《茶录·色》:“﹝茶色﹞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 建安 人鬭试以青胜黄白。” 宋 蔡襄 茶录·点茶:“ 建安 鬭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分類:竞赛比试
《漢語大詞典》:贡试(貢試)
选拔贡士的考试。元史·选举志一:“其贡试之法,从监学所拟,大概与前法略同,而防闲稍加严密焉。”
《國語辭典》:试晬(試晬)  拼音:shì zuì
旧时于小孩满周岁时,长辈将书本、算盘、笔墨等各种物品摆在孩子面前,让他随意抓取,藉此预测其未来志向和性情的一种习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谓之『试晬』。」也称为「抓周」。
《漢語大詞典》:试心(試心)
考验人的心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万事皆是天父天兄排定,万难皆是天父天兄试心。”
分類:考验心地
《漢語大詞典》:试授(試授)
任命、授予。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三十餘试授祕书省校书郎。”
分類:任命授予
《漢語大詞典》:试铺(試鋪)
科举考试时应考人员所居号房内的铺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参见“ 号子 ”。
《國語辭典》:号子(號子)  拼音:hào zi
以代客买卖證券为业的證券机构,其营业处所可供客户观看股市大盘、交流及委托买卖股票。也称为「證券经纪商」。
《漢語大詞典》:试录(試録)
明 清 时,将乡试、会试中试的举子姓名籍贯名次及其文章汇集刊刻成册,名曰试录。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试录:“试録自 宋 崇寧 中 霍端友 榜始。”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试录原始:“国家科场揭晓后,有试録颁行天下,其制始于 唐 宋 , 唐 称进士登科记, 宋 称进士小録,其实一也。”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试録: 黄佐 翰林记:‘ 洪武 甲子乡试,乙丑会试,初为小録,惟刻董事之官,试士之题,及中选者之名第、籍贯、经书而已,未録士子之文为程式也。次科戊辰,始録呈文,自是以为定式。’按,唐会要:‘ 大中 十年,礼部侍郎 郑显 进诸家科目十二卷,勅自今以后,放榜讫,写及第人姓名,付所司编次。’则 宋 以前,非不为此録,特其名目殊耳。”
《漢語大詞典》:试差(試差)
古代朝廷特派的乡试试官。 明 袁宗道 《答江长洲绿萝》:“所幸当事见怜,听辞试差,婆娑一室,良朋时来。”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我一向虽説幸而成名,上慰二老,只是不曾得过个学差试差,却説不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九尾龟》第四九回:“刚刚巴得放了一任试差,又被那班不近人情的御史,参了回来。”
《高级汉语词典》:试表  拼音:shì biǎo
给某人测量体温
《漢語大詞典》:武试(武試)
武科考试。《清会典·兵部十·武库清吏司》:“凡武试,曰马科,曰步射,曰技勇,皆试於外场;曰武经,则於内塲试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武试始於 宋 庆历 间,以 阮逸 为武学諭。”参见“ 武科 ”。
《國語辭典》:武科  拼音:wǔ kē
旧时选拔武官的科举考试。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袭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
《漢語大詞典》:研试(研試)
仔细考核。 唐 韩愈 《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漢語大詞典》:验试(驗試)
检查试验。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松江 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船遇风輒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
分類:检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