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卷 → 捲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经房(經房)
明 清 科举考试,协助主考分掌评阅试卷及有关事宜的官员。初按经书分类掌事,人数视考卷多寡略加调整,后为杜绝弊端,不再按经分房。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八月廿八日主司同各经房在 至公堂 上拆号填榜。” 明 陈与郊 《义犬记》第三出:“小人自有箇脱皮换壳的法儿,过屠门,轻剜鼻凹斜拖墨,卖与经房薄行人。”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十八房
《國語辭典》:分校  拼音:fēn xiào
1.校本部以外分设的学校。
2.分隔,使不在一校。如:「男女分校」。
《漢語大詞典》:详定官(詳定官)
殿试时复查并最后评定试卷等第的考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及御试, 王荆公 时为知制誥,与天章阁待制 杨乐道 二人为详定官。”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三:“ 刘器之 晚居 南京 , 马巨济 涓 作少尹。 巨济 廷试日, 器之 作详定官所取也。”
《國語辭典》:弥封(彌封)  拼音:mí fēng
将试卷封面的姓名、编号密封起来。《元史。卷八一。选举志一》:「其受卷官具受到试卷,逐旋关发弥封官,将家状草卷,腰封用印。」也称为「封弥」。
《漢語大詞典》:首卷
(1).试卷中成绩最好的。指第一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师弟相得:“但 焦 是科为 蜀 人 范太史 凝宇 首卷,而情意殊不愜。”儒林外史第三回:“正值宗师来省録遗, 周进 就録了个贡监首卷。”
(2).书籍的第一卷。
《國語辭典》:试帖(試帖)  拼音:shì tiě
1.科举时代考试时所作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其诗或五言、七言,或八韵、六韵,在诗中自成一体,称为「试帖」。
2.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漢語大詞典》:试帖诗(試帖詩)
诗体名。源于 唐 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 清 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长达四十韵、四百字,故称其‘鲲鲸喷迢递’(有如长鲸大鲲,喷出的水气长远)。这是 唐 人应试诗的新形式,后人称为‘试帖诗’。”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
《漢語大詞典》:贴出(貼出)
(1).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贴出:“ 元 《选举志》有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涂注一百五十字以上者不考。不考,即今之贴出也。”《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凡犯以上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清史稿·选举志八:“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庙讳、御名、至圣号,以违式论,贴出。”
(2).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称为贴出。
《漢語大詞典》:拆号(拆號)
(1).拆开试卷糊名的弥封号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东坡 素知 李廌 方叔 , 方叔 赴省试, 东坡 知举,得一卷子,大喜,手批数十字,且语 黄鲁直 曰:‘是必吾 李廌 也。’及拆号,则 章持 致平 ,而 廌 乃见黜。”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拆号看时,却是 桂林府 兴安县 学生,复姓 鲜于 ,名 同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先是 安民 与国子司业 安惇 、监察御史 董敦逸 同在国子监考试所拆号, 安民 对 敦逸 称:‘二 苏 负天下重望,公不当弹击。’”
(2).绰号。《海上花列传》第四九回:“问这 混江龙 是否拆号?”
《国语辞典》:卷纸(卷纸)  拼音:juàn zhǐ
试卷用纸。如:「考试时,请勿在卷纸上做任何记号。」
分类:试卷
《國語辭典》:墨卷  拼音:mò juàn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明史。卷七○。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用朱,谓之朱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一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
《國語辭典》:阅卷(閱卷)  拼音:yuè juàn
评阅试卷。《清会典事例。卷三四七。礼部。贡举。内帘阅卷》:「向来考官阅卷时,于指出疵类处所,仅自登记,不准于卷上批写。」
《漢語大詞典》:选政(選政)
(1).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之事。《宋书·谢庄传》:“伏惟陛下膺庆集图,缔宇开县,夕爽选政,昃旦调风,采言厮舆,观謡仄远,斯实辰阶告平,颂声方製。”
(2).指编选乡试、会试中式试卷之事。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
(3).指编选文章的工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至使后人陋《花间》《草堂》之恶习,而并忘缘情託兴之旨归,岂非操选政者加之厉乎?”
《國語辭典》:朱卷(硃卷)  拼音:zhū juàn
明、清乡会考试,考生用墨笔书写的试卷,称为「墨卷」。为使阅卷官不能辨识笔迹,另由专人用朱笔誊录的试卷,称为「朱卷」。《明史。卷七○。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者用朱,谓之朱卷。」《续孽海花》第四六回:「考官及监试等,列坐堂上从第六名起,查看朱卷上号数,提出墨卷来查对。」
《漢語大詞典》:北卷
明 清 科举对北方各省会试试卷的统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北卷:“今制,科场分南卷、北卷、中卷。”原注:“《实録》: 洪熙 元年八月乙卯,行在礼部,奏定科举取士之额,南士取十之六,北士取十之四,后又令南北各退五卷为中卷。”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按 明 洪熙 元年会试进士,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陕西 、 顺天 、 保定 、 真定 、 河间 、 大名 、 永平 、十三省府, 延庆 、 保安 二州, 辽东 、 大寧 、 万全 三都司,为北卷。”
《漢語大詞典》:誊缮(謄繕)
指科举考试的送批阅的试卷。因试卷必经誊录生誊录缮写后才能送交考官,故称。 元 宋本 谢端 《南城校文联句》:“趋蹌进程书,缄封递誊缮。”参见“ 誊録 ”。
《國語辭典》:誊录(謄錄)  拼音:téng lù
誊写抄录。如:「誊录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