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66
词典
145
佛典
16
其它
5
共166,分12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重译
翻译
翻译
九译
译经
传译
象译
译者
译语
译人
鞮译
宣译
累译
译通
通译
《國語辭典》:
重译(重譯)
拼音:
chóng yì
1.辗转翻译。《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三国魏。
应贞
〈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越裳重译,充我皇家。」
2.重新翻译。如:「老闆希望这件英文信函能重译。」
分類:
辗转
重新
南方
翻译
他国
荒远
国语
转译
译文
异域
《國語辭典》:
翻译(繙譯)
拼音:
fān yì
将某种语言文字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也作「翻译」。
《國語辭典》:
翻译(翻譯)
拼音:
fān yì
1.将某种语言文字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文明小史》第二回:「亏得柳知府能言惯道,不用翻译,老老实实的用中国话攀谈了几句。」也作「翻译」。
2.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这组密码我翻译不出来。」
3.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洋务局里的翻译是现成的,立刻拿铅笔画了封外国字的差人送去。」
分類:
翻译
专职
语言文字
人
符号
意义
数码
表达
《高级汉语词典》:
翻译
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内容;亦指专职翻译工作的人
《國語辭典》:
九译(九譯)
拼音:
jiǔ yì
路途遥远的国家因言语不通,须经多次辗转翻译,始能沟通。《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重九译,致殊俗。」《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舌之人九译,佥稽首而来王。」
分類:
官名
辗转
边远
边远地区
远地
翻译
地区
外国
通译
译官
《漢語大詞典》:
译经(譯經)
翻译经典。多指翻译佛经。 唐
曹松
《宿溪僧院》
诗:“ 嵩阳 大石室,何日译经还。” 宋 高承
《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译经
》
:“ 汉 自 永平 后, 摩腾 首译
《
四十二章经
》
,歷 魏 、 晋 、 南北朝 皆有翻经馆, 唐 置译经润美之官。”
分類:
翻译
译经
经典
佛经
《漢語大詞典》:
传译(傳譯)
转译,翻译。 汉
董仲舒
《
春秋繁露·王道
》
:“四夷传译而朝。”
《
世说新语·言语
》
“ 高坐 道人不作 汉 语”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高坐 ﹞性高简,不学 晋 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宋
马永卿
《
懒真子
》
卷二:“ 大慈恩寺 僧 玄奘 所翻经论,既新传译,文义须精。”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
:“结绳之治,不能行于文字传译之世也。”
分類:
传译
转译
翻译
《漢語大詞典》:
象译(象譯)
(1).犹翻译。
《
吕氏春秋·慎势
》
:“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 宋
苏辙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
诗:“鱼龙定示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
(2).借指四方之国。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
:“若乃乘此直心,推诚闇往,则半息可追,一念斯至,感降参差,云霏雾委,此又昭被象译,辉映縑图。” 唐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序》
:“虎符不发,象译攸同。”
分類:
翻译
四方
之国
《国语辞典》:
译者(译者)
拼音:
yì zhě
翻译著作的人。如:「译者对文字的掌握能力,常会影响译作的水准。」
分类:
译者
翻译
著作
《漢語大詞典》:
译语(譯語)
(1).异域的语言。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诗:“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謳謡。”
(2).经翻译的语言。 唐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诗:“渐通 青塚 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吕淑湘
《中国文法要略》
第一章:“译语有两种,译意的和译音的。”
分類:
异域
翻译
《漢語大詞典》:
译人(譯人)
做翻译工作的人。
《
宋史·张方平传
》
:“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得 邛部川 译人始造此语者,梟首境上。” 明
高启
《朝鲜儿歌》
:“夷语何须问译人,深情知诉离乡怨。”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
:“又由于译人的水平和传承关系,对于这些复杂情况也不可能全部了解。”
分類:
译人
翻译
《國語辭典》:
鞮译(鞮譯)
拼音:
dī yì
传译。《新唐书。卷一八一。列传。李蔚》:「鞮译差殊,不可研诘。」南朝齐。
王融
〈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匦牍相寻,鞮译无旷。」
分類:
少数民族
边远
边远地区
远地
地区
外国
西方
北方
方地
成汉
译官
歌词
乐曲
《漢語大詞典》:
鞮译象寄(鞮譯象寄)
《
礼记·王制
》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因以“鞮译象寄”借指四方少数民族。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
:“其业之精也,则自 虞 、 夏 、 商 、 周 之典章,鞮译象寄之语言,至于射御摽縵襍服之枝,凡可以为国家天下之用者,能贯而通之。”
分類:
四方
少数民族
《漢語大詞典》:
宣译(宣譯)
宣讲并翻译。
《
隋书·经籍志四
》
:“ 义熙 中,沙门 支法领 ,从 于闐国 得
《华严经》
三万六千偈,至 金陵 宣译。”
分類:
宣讲
翻译
《漢語大詞典》:
累译(累譯)
几经转译。
《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
》
:“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回面而请吏;陵海越障,累译以内属焉。”
《
汉书·平帝纪
》
“ 越常氏 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 唐 颜师古 注:“译谓传言也。道路絶远,风俗殊隔,故累译后迺通。”
分類:
几经
转译
《漢語大詞典》:
译通(譯通)
通好,交往。
《
隋书·东夷传·倭国
》
:“ 倭国 ,在 百济 、 新罗 东南,水陆三千里,於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 魏 时,译通中国。”
分類:
通好
交往
《國語辭典》:
通译(通譯)
拼音:
tōng yì
1.翻译两方语言使其相通。如:「他通译得很好,使得双方在沟通上没有障碍。」
2.称通晓多种语言文字,能作口头翻译的人。如:「对外贸易的公司通常需要雇用专业通译。」
分類:
通译
翻译
译人
人员
方语
言使
通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