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玄奘  拼音:xuán zàng
唐代高僧的法号。(西元602~664)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幼年因家境贫困,随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三岁入选为僧。其后游历各地,参访名师,研究《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等。因感诸家各擅一宗,说法不一,故欲取得总赅三乘的瑜伽师地论来解决疑难而决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才到那烂陀寺,投入戒贤之门。贞观十九年返长安,带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后将近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译本无论在质或量上都超过各译家的成就,为中国最伟大的经译家之一。弟子数千人,著名的有窥基、普光等。在中国民间更从玄奘取经的经历敷演创作不少文学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漢語大詞典》:冯雪峰
(1903-1976)诗人,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浙江义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主编或参加编辑左联刊物。1934年参加长征。后到上海,支持鲁迅的文学活动。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主持《鲁迅全集》的注释出版工作。著有诗集《真实之歌》、论文集《鲁迅论及其他》等。有《雪峰文集》
《漢語大詞典》:巴金
(1904- )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1927年留学法国。回国后曾主编《文学丛刊》等。抗战时期与茅盾等合编《呐喊》《烽火》等杂志,宣传抗日救国。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主席,主编《收获》《上海文学》等刊物。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译有俄国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有《巴金文集》
《漢語大詞典》:译家(譯家)
翻译家。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佛教刚一传播,就曾有个别的译家和名僧的传记出现。”《修辞学习》1986年第2期:“我们许多优秀译家,在介绍外国作家作品上,在传播、交流世界文化上,是劳苦功高的。”
分類:翻译译家
《漢語大詞典》:钟肇政
(1925- )小说家、翻译家。台湾桃园人。台湾大学肄业。曾在东吴大学任教。后主编《台湾文艺》。著有长篇小说《鲁冰花》《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中篇小说《摘茶时节》,短篇小说集《轮回》及译作《歌德自传》等。
《漢語大詞典》:曹靖华
(1897-1987)翻译家,散文家。河南卢氏人。曾留学苏联。北伐战争时任苏联顾问团翻译。1927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1933年回国。曾任中国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译有契诃夫的剧本《三姊妹》、绥拉菲摩维奇的长篇小说《铁流》、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等。著有散文集《花》《飞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