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诏狱(詔獄)  拼音:zhào yù
奉诏囚禁犯人的地方。《汉书。卷四。文帝纪》:「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圣旨不许程詹事阅卷,与唐寅俱下诏狱问革。」
《國語辭典》:南诏(南詔)  拼音:nán zhào
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
《漢語大詞典》:诏敕(詔敕)
亦作“詔勅”。
(1).皇帝下令。后汉书·冯勤传:“ 勤 母年八十,每会见,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
(2).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则此又过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詔敕, 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漢語大詞典》:紫诏(紫詔)
见“ 紫泥詔 ”。
《漢語大詞典》:紫泥诏(紫泥詔)
即紫泥书。 唐 李白 《王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称觴登御筵。”亦省称“ 紫詔 ”。 南唐 李中 《送阎侍御归阙》:“羡君乘紫詔,归路指通津。”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刺恩》:“亲厚禄,恩承紫詔;镇 长江 ,位冠羣僚。”参见“ 紫泥书 ”。
《漢語大詞典》:传诏(傳詔)
(1).传达诏命。 唐 韩愈 《华山女》诗:“天门贵人传詔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宋 苏轼 《赠写御容妙善师》诗:“紫衣中使下传詔,跪奉冉冉闻天香。”
(2).传达诏命的官员。宋书·朱脩之传:“会 宋 使传詔至, 脩之 名位素显,传詔见即拜之。彼国人敬传詔,谓为‘天子边人’。”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 谢朏 ﹞曰:‘有何公事?’传詔曰:‘解璽綬授 齐王 。’” 胡三省 注:“传詔属中书舍人,出入宣传詔旨。”
《漢語大詞典》:诏求(詔求)
皇帝下令征求。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故时推人师,则专其首;詔求教宗,则冠其位。” 宋 刘攽 《为司马中丞谢翰林启》:“常以德选,乃充詔求,夫何妄庸,輒当遴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 宋 淳祐 六年丙午元旦,日蚀,詔求中外直言。”
《漢語大詞典》:圣诏(聖詔)
对皇帝或临朝太后的诏书的尊称。《汉书·王莽传上》:“奉承太后圣詔,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图圣詔,猥垂齿召,至止之日,驰心輦轂。”
《漢語大詞典》:被诏(被詔)
承受诏命。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某( 李藩 )前年被詔,告礼 幽州 。”新唐书·张九龄传:“会赐 渤海 詔,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 九龄 为之,被詔輒成。”
分類:承受诏命
《國語辭典》:宣诏(宣詔)  拼音:xuān zhào
1.传达诏书。《后汉书。卷五六。种皓传》:「大将军何进将诛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渑池,而进意更狐疑,遣劭宣诏止之。」《西游记》第三回:「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听天尊宣诏。」
2.诏书、命令。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我若是不应心,今夜便辞了宣诏。」
《國語辭典》:草诏(草詔)  拼音:cǎo zhào
草拟诏书。宋。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一○首之七:「文章韩杜无遗恨,草诏陆贽倾诸公。」《三国演义》第一○回:「李傕大喜,星夜草诏,差人赍往东郡。」
分類:草诏诏书
《漢語大詞典》:宽诏(寬詔)
后汉书·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詔,奉四时之令,皆 霸 所建也。”后因以“宽詔”谓放宽禁律或实行宽赦的诏书。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宽詔随春出内朝,三军喜气挟狐貂。”
《漢語大詞典》:书诏(書詔)
诏书;草拟诏书。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回鹘:“其后时通中国,世以中国为舅,朝廷每赐书詔,亦常以甥呼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梅询 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詔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巡堦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 梅 忽嘆曰:‘畅哉!’”
分類:诏书草拟
《漢語大詞典》:天诏(天詔)
皇帝的诏命。 唐 韦应物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诗:“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詔报蕃臣。” 唐 李嘉祐 《送袁员外宣慰劝农毕赴洪州使院》诗:“气迎天詔喜,恩发土膏春。”
分類:诏命帝王
《骈字类编》:一诏(一诏)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蛮子朝 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六诏星居初琐碎,合为一诏渐强大。
《漢語大詞典》:诏举(詔舉)
也称制举。指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录用人才。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陈龙图使高丽:“ 陈睦 ,字 子雍 …… 治平 中,詔举馆阁才行之士。”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后詔举经学,亦固辞。”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伏读 世祖章皇帝 圣训,屡詔举天下之才,下至山林隐逸,举贡监生,佐贰杂职,皆引见擢用。”参见“ 制举 ”。
《國語辭典》:制举(制舉)  拼音:zhì jǔ
1.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2.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