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2,分1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陆法言( 词、慈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刘慎虚(字 全乙 )
李季卿(别称 恢博君子 )
崔元翰(别称 崔鹏 鹏 )
杜黄裳(字 遵素 宣献、宣 邠国公 )
杨于陵(字 达夫 贞孝 行第 三 弘农郡公、宏农郡公 )
僧词浩
潘孟阳( 康 )
卢景亮(字 长晦 )
张仲方( 成 字 靖之 曲江县伯 )
许康佐( 懿 行第 五 )
张仲素(字 绘之、缋之 )
李词
其它辞典
王嫱(世称 昭君、王昭君、呼韩妇、汉宫妃、明妃、汉妃、明君词、明君怨 嫱 别称 明君 号 宁胡阏氏 )陆法言( 词、慈 )
王昌龄(字 少伯 世称 王江宁 别称 王龙标 行第 大 )
刘慎虚(字 全乙 )
李季卿(别称 恢博君子 )
崔元翰(别称 崔鹏 鹏 )
杜黄裳(字 遵素 宣献、宣 邠国公 )
杨于陵(字 达夫 贞孝 行第 三 弘农郡公、宏农郡公 )
僧词浩
潘孟阳( 康 )
卢景亮(字 长晦 )
张仲方( 成 字 靖之 曲江县伯 )
许康佐( 懿 行第 五 )
张仲素(字 绘之、缋之 )
李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嫱,或作墙。晋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人。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宫中。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帝以昭君赐之,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上书求归,成帝命从胡俗。前阏氏子复株累单于继立,复妻昭君,生二女。卒葬匈奴,世称青冢。相传昭君入宫后,不肯贿赂画工,入宫数岁,不得见帝,遂自请嫁于匈奴。临行,元帝方知其美,查明原委后,乃尽杀画工毛延寿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2—? 【介绍】: 隋魏郡临漳人,名词,以字行。陆爽子。音韵学家。敏于学,任承奉郎。后以父得罪文帝,坐除名。与刘瑧、萧该、颜之推等讨论汉魏六朝反切旧文得失,评议古今音韵是非。文帝仁寿元年,撰《切韵》五卷,成为唐宋韵书之蓝本。原书已佚,敦煌遗书有唐写残卷数种。全隋文·卷二十七
法言名慈,以字行,魏郡临漳人。开皇中,为承奉郎。父爽,尝奏更皇太子诸子名字。及太子废,而爽先卒,文帝追案,坐除名。有《切韵》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0—约756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少伯。玄宗开元十五年擢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贬岭南,北归,迁江宁丞。晚年又贬龙标尉。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以世乱还乡,道出濠州(一作亳州),为刺史闾晓丘所杀。工诗,擅长七绝,以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等知名。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越数年,以事谪岭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史传称后以“不护细行”,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昌龄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为晓所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昌龄为开元、天宝间杰出诗人。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什,清刚俊爽,深厚婉丽。时人殷璠以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称其诗“惊耳骇目”,乃“中兴高作”。(原出《河岳英灵集》卷中,兹据《唐诗纪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传》卷二本传云是“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昌龄特擅七绝,明王世贞以为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卷四)。诗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龄诗注》。另有《诗格》传世。《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又4句。唐诗汇评
王昌龄(694?-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举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获罪谪岭南,二十七年遇赦北还。二十八年冬,为江宁尉。天宝中,贬龙标尉。安史乱起,北归,为濠州刺史闾皇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昌龄工诗,时称“诗家天子”;尤长七绝,与李白共称“联璧”。有《王昌龄集》五卷,已佚。又著《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今传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龄集》二卷和《王昌龄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昌龄(698—约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县尉,再迁江宁县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县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时曾作惜别诗《送人归江夏》,因情造景,借黄鹤楼抒情,表现了友人间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又登博学宏词科。再迁氾水尉。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邱晓所杀。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新唐书本传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唐才子传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唐诗品》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圭璋,岂亦定见耶!朱警《王昌龄诗集跋》
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工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艺苑卮言》
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圃撷馀
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着。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诗薮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统,一唱三叹。诗薮
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少伯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诗薮
杜陵、太白七言律绝,独步词场;然杜陵律多险拗,太白绝间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韵于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萧韶》,李颀、王昌龄故是千秋绝调。诗薮
李(白)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李作故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陲之迹;王作故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故难优劣,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过流,亦不得护其短也。诗镜总论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诗镜总论
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总之,人力不与,天致自成,难易两言,难可相忘耳。诗镜总论
专寻好意,不理声格,此中晚唐绝句所以病也,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唐诗归
钟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细读储光羲及王昌龄诗,深厚处益见陶诗渊源脉络。善学陶者宁从二公入,若从五、孟入。《全唐风雅》
钟云: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 黄绍夫云:唐七言绝句当以王龙标为第一,以其比兴深远,得风人温柔敦厚之体,不但词语高古而已。姜斋诗话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水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其免于滞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茶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诗辩坻》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围炉诗话
吴敬夫云:龙标七绝名手,五古笔法高妙,往往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论”,“独立君始悟”、“海静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袭,故愚者入其鬼窟中。岂若“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顿挫雄浑也? 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侧,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围炉诗话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原诗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历代诗法》
龙标五古,胜情旷致,刊落凡俗。龙标七绝,如高翼矫风,半空落响,危峰堕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调,一见一新,非惟独秀当时,抑已擅场千古。《唐诗别裁集》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石洲诗话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挹翠楼诗话》
有识者皆当戒心读王龙标“大漠风尘”、“白马金鞍”、“驰道杨花”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讽,使深心人于言外领会,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绝所以独冠三唐。《唐七律隽》
襄阳、龙标、供奉,虽不以七律名家,然视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别有一种神气,有精采而无滞色,此盛唐之所以为盛也。《岘佣说诗》
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五言清逸,风格均与摩诘相近,而篇幅较窘。学问为之,才力为之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缩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绝擅名,亦由关塞之词,江山所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东人,字全乙。玄宗开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官夏县令。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工诗,有盛名。唐诗汇评
刘慎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校书郎。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虽有文章盛名,竟流落不偶。天宝中年。《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四百八
慎虚。江东人。天宝时官夏县令。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慎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唐诗归
钟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岑非无流走为律者,轻重(与刘)迥自不同。殷墦赏其“思苦语奇”,独谓“气骨不逮诸公”,此深识之论也。《渔阳诗话》
刘慎虚字挺卿,其诗超远幽夐,在王、孟、王昌龄、常建、祖咏伯仲之间。考其人,盖深于经术,不但词华也。李华《三贤论》曰:“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称。述《易》、《诗》、《书》、《春秋》、《礼乐》为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慎虚亦是齐梁体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灵气往来。剑溪说诗
如慎虚诗于王、孟外又辟一径,气象一派空明。剑溪说诗
刘慎虚诗、空明深厚,饶有理趣。《越缦堂诗话》
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67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李适子。工文词。玄宗开元初,明经及第,复登博学弘辞科,再迁鄠县尉。肃宗朝,历户、吏二部郎中,累迁中书舍人,贬通州别驾。代宗即位,征为京兆少尹,复为中书舍人。由秘书少监迁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大历二年,改右散骑常侍。性豁达,善与人交,在朝以推贤进士为务,士以此多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能文,举明经,博学宏辞。肃宗时为中书舍人。代宗时累官右散骑常侍。时称恢博君子。卒赠礼部尚书。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季卿。京兆人。明经擢第。代宗朝官潮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博陵人,名鹏,以字行。崔良佐子。举进士、博学宏辞、贤良方正,皆异等,时年已五十余。累官礼部员外郎。窦参秉政,引知制诰,性刚傲,不能取容于时。掌诰凡再期,不迁,罢为比部郎中。为文师法班固、蔡邕,思致精密,为时所称。卒年七十余。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9—795 名鹏,以字行,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德宗建中二年(781)登进士第,为状元。三年中博学宏词科,四年中直言极谏科,授校书郎。历佐义成、河东节度幕。贞元三年(787)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八年进比部郎中。十一年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有文名。其论文主张载道与复古。《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元翰名鹏。以字行。博陵人。举进士。应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三举。皆甲第。累迁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终比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或739—808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一说京兆杜陵人,字遵素。肃宗宝应二年进士。初为郭子仪朔方从事,累除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德宗贞元末,历迁太子宾客、太常卿。王叔文用事,黄裳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不听,即拂衣出。太子总军国事,擢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叛,黄裳坚请讨之,因奏罢中人监军,专委高崇文,遂平之。每具言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诸藩,宪宗嘉纳之,由是赫然号称中兴。官终河中、晋绛节度使。卒谥宣献。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第进士。又中宏词科。累迁侍御史。贞元末拜太常卿。宪宗为皇太子监国。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为河中晋绛节度使。封邠国公。三年卒。年七十一。赠司徒。谥曰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3—830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达夫。杨震后裔。代宗大历六年进士,释褐为句容主簿。时韩滉节制金陵,奇其才,妻以女。累官至侍御史。滉以总财赋之任入朝,权倾中外,于陵以妇翁权方炽,不欲进取,以读书山水为乐。滉殁,乃入朝,累官中书舍人。出为浙东观察使,政声流闻。入拜户部侍郎。宪宗时为吏部侍郎,监察奸吏,调补平允,当时称之。穆宗即位,迁户部尚书。敬宗时以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3—830 字达夫,排行三,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寄家河朔,父殁于安禄山之乱。孤身飘泊至江左。代宗大历六年(771)登进士第,次年登博学宏辞科,调句容尉,累迁至浙东观察使。宪宗元和二年(807)拜户部侍郎,改京兆尹,复为户部侍郎。三年,受诏程牛僧孺贤良方正对策文,升第一,为宦官所恶,出为岭南节度使。九年,以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十一年坐供军有缺,贬郴州刺史。后官至户部尚书,封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李翱《杨公墓铭》。《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于陵字达夫。宏农人。举进士。穆宗朝户部尚书。拜太常卿东都留守。宝历二年授太子少傅。封宏农郡公。以左仆射致仕。大和四年卒。年七十八。赠司空。谥贞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5 【介绍】: 唐人。潘炎子。少以父荫进,旋登博学宏辞科。累官兵部郎中。德宗贞元末,以王绍荐,权知户部侍郎。杜佑判度支,奏为副。宪宗立,诏驰驿江淮视财赋,加盐铁转运副使。孟阳气豪权重,随从三、四百人,但务游赏,留连倡乐,至盐铁运院,广纳财贿,补吏职而已。使还,罢为大理卿,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以武元衡荐,复以户部侍郎召判度支。不拘小节,居第华峻,性喜宴,人多指怒之。卒谥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5 信都(今河北冀州)人。以父炎荫入仕,又登博学宏辞科,补渭南尉。历户部、兵部郎中、浙西观察副使。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权户部侍郎。永贞元年(805)八月宣慰江淮,广纳财贿,颇失人望。宪宗元和元年(806)罢为大理卿。三年,出为华州刺史。次年代严砺为东川节度使,“贪墨过砺”(元稹《叙奏》)。八年复为户部侍郎,后以左散骑常侍卒,谥康。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曾与权德舆、张荐唱和。《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
孟阳。礼部侍郎炎子。登博学宏词科。元和初为大理卿。终左散骑常侍。赠兵部尚书。谥曰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长晦。代宗大历六年进士,授秘书郎,迁右补阙。数上谏书,鲠毅无所回,宰相李泌恶之,贬为朗州司马,废抑二十年。宪宗时,迁中书舍人。善属文,掇治道之要,著《三足记》上下篇。元和初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6 字长晦,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代宗大历六年(771)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十一年为荆南节度掌书记。德宗建中元年(780)入为右补阙,贞元三、四年(787、788)间贬朗州司马,移和州别驾。顺宗永贞元年(805)召为尚书郎。宪宗元和元年(806)迁中书舍人,卒。生平见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景亮字长晦。幽州范阳人。第进士宏词。授秘书郎。迁右补阙。德宗朝贬朗州司马。宪宗立。由和州别驾召还。再迁中书舍人。卒赠礼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837 【介绍】: 唐韶州人。德宗贞元进士,补秘书省正字,历侍御史、仓部员外郎。宪宗时,贬遂州司马,迁河东少尹。敬宗时,召为右谏议大夫。太和三年,入为太子宾客。文宗开成初,累官秘书监。卒谥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弟九皋之曾孙。少朗美,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累官仓部员外郎。因吕温党补金州刺史。又因议李吉甫谥,贬遂州司马。进河南少尹、郑州刺史。敬宗立,迁谏议大夫。文宗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为左散骑常侍。甘露事变后出为华州刺史。后召入授秘书监。卒年72岁,谥成。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2。全粤诗·卷一一
张仲方(七六六 — 八三七),字靖之。韶州曲江人。张九龄侄孙,张九皋之孙。 唐德宗贞元中,擢进士、宏辞,初授集贤校理,丁母忧,丧除,补秘书省正字。调咸阳尉,出为邠州从事。辟判官,寻授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仓部员外郎 、金州刺史、度支郎中。以驳李吉甫谥议,出为遂州司马,迁刺史。改曹州刺史、河南少尹、郑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唐文宗大和初(八二七),出为福建观察使兼御史中丞。三年,征还,为太子宾客。五年,转左散骑常侍。九年,授京兆尹;方月馀,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开成元年(八三六)入为秘书监。勋至上柱国,阶至银青光禄大夫,封至曲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唐文宗开成二年四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成”。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旧唐书》卷九九、又卷一二一、《新唐书》卷一二六、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五有传。诗二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仲方。韶州始兴人。贞元中擢进士。登宏词。补秘书省正字。调咸阳尉。为邠州从事。历侍御史仓部员外郎。文宗朝官至秘书监。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曲江县伯。开成二年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德宗贞元中举进士、宏辞。以家贫母老求为知院官。母丧,不就侯府之辟,由是出名。迁侍御史。以中书舍人为侍讲学士,为文宗所宠礼。后以疾辞,罢为礼部尚书。卒谥懿。工诗文书法,有《九鼎记》。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7—838 排行五,德宗贞元十八年(802)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辞科。以家贫母老,不择禄养亲,求为知院官。穆宗即位,迁侍御史,转职方员外郎。文宗大和八年(834)为翰林承旨学士。次年文宗读《春秋》至“阍弑吴子余祭”,问:“阍何人?”许康佐惧宦官势强,不敢对。不久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尚书,卒,谥懿。事迹见新、旧《唐书·儒学传》及《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九年《考异》。与元稹友善,稹有《酬许五康佐》诗。《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康佐第进士。又登宏词科。累官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9或820 【介绍】: 唐宿州符离人,郡望河间,字绘之,一作缋之。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辞,任武康军从事。宪宗元和中历屯田、司勋、礼部员外郎,与段文昌同任翰林学士。以司封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善诗。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9—819 字绘之(一作缋之)。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东北),符离(今安徽宿州符离)人。晚唐宰相张浚之祖。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复登博学宏词科。入徐州节度使张愔幕。宪宗元和七年(812)任屯田员外郎,兼考判官,同年转礼部员外郎。历司勋员外郎、礼部郎中、翰林学士。十三年充翰林承旨学士。次年迁中书舍人,卒。曾受诏为卢纶编遗集。生平事迹散见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唐诗纪事》卷四二等。工赋,著《赋枢》3卷,已佚。其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者”(《唐才子传》卷五)。其《燕子楼诗三首》咏关盼盼事,白居易爱其“词甚婉丽”,作和诗3首。其诗与王涯、令狐楚诗合编为《元和三舍人集》。《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唐诗汇评
张仲素(?-819),字绘之,河间(今河北献县)人。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为徐州张愔幕从事。货元末,入为司勋员外郎。元和七年,以屯田员外为吏部考判官,迁礼部郎中。十一年充翰林学士,累迁司封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卒。仲素工乐府,元和中与令狐楚、王涯同在朝,诗歌唱和,编为《三舍人集》,今存,又有《词圆》十卷、《赋柩》三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四
仲素。河间人。官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李模子。德宗贞元八年,官寿安令。十四年,自万年令出守湖州。迁光禄少卿。宪宗元和二年,自商州刺史出为黔中观察使。入为宗正卿,迁太子宾客、散骑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