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2,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徐咸清(字 仲山 )
李茹旻(字 覆如 号 鹭洲 )
杜诏(字 紫纶 号 云川、蓉湖词隐 别称 丰楼先生 世称 半楼先生 )
黄之隽(字 石牧、若木 号 𢈪堂、吾堂、石翁、老牧 名 兆森 )
华希闵(字 豫原 号 剑光、芋园 )
沈德潜(字 确士 号 归愚 文悫 )
沈炳震(字 寅驭 号 东甫 )
易宗涒(字 公申 号 实庵 )
童能灵(字 龙俦 号 寒泉 )
马朴臣(字 相如 )
方楘如(字 若文、文辀 号 朴山 )
马荣祖(字 力本 号 石莲 )
马曰琯(字 秋玉 号 嶰谷、南斋 )
程廷祚( 默 字 启生 号 绵庄、青溪居士、青溪 )
其它辞典(续上)
马继融(字 愚公 号 舫斋 )徐咸清(字 仲山 )
李茹旻(字 覆如 号 鹭洲 )
杜诏(字 紫纶 号 云川、蓉湖词隐 别称 丰楼先生 世称 半楼先生 )
黄之隽(字 石牧、若木 号 𢈪堂、吾堂、石翁、老牧 名 兆森 )
华希闵(字 豫原 号 剑光、芋园 )
沈德潜(字 确士 号 归愚 文悫 )
沈炳震(字 寅驭 号 东甫 )
易宗涒(字 公申 号 实庵 )
童能灵(字 龙俦 号 寒泉 )
马朴臣(字 相如 )
方楘如(字 若文、文辀 号 朴山 )
马荣祖(字 力本 号 石莲 )
马曰琯(字 秋玉 号 嶰谷、南斋 )
程廷祚( 默 字 启生 号 绵庄、青溪居士、青溪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六
马继融,字愚公,号舫斋,桐城人。贡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有《菜香园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上虞人,字仲山。国子生。康熙十八年举鸿博,罢归,少时有文名。精字学。有《资治文字》百卷,毛奇龄称为古今巨观。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六
徐咸清,字仲山,上虞人。诸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简介
字仲山,浙江上虞人,后徙稽山。人龙子。妻商景徽。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以诸生应博学鸿词,不遇。康熙二十九年七夕,微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1734 【介绍】: 清江西临川人,字覆如,号鹭洲。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官内阁中书。与兄李事之均工诗文,京师号为“临川二李”。有《太平府志》、《粤西通志》、《二水楼诗文稿》。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九
李茹旻,字覆如,号鹭洲,临川人。康熙癸巳进士,官内阁中书。雍正甲寅举博学鸿词,未试,卒。有《二水楼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1736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紫纶,号云川,又称丰楼先生。康熙四十四年南巡,献诗,特命供职内廷。五十一年,赐进士,官庶吉士,逾年乞养归,与高僧结九龙三逸社。生平不言人短,亲友入仕者,必劝之“留有余于百姓”。尝与杜庭珠合编《唐诗叩弹集》。另有《云川阁诗集》、《浣花词》、《蓉湖渔笛谱》等。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八
杜诏,字紫纶,号云川,又号蓉湖词隐,学者称半楼先生,无锡人。康熙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有《云川阁集》。沈归愚曰:“云川受知圣祖,以养亲归,不复出。中灭尝选《唐诗叩弹集》行世,皆中、晚名作,故平生得力亦在大历以后云。”清诗别裁集
字紫纶,江南无锡人。康熙壬辰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著有《云川阁集》。○云川以诗受知于圣祖,会试不第,赐进士,入词馆,士林荣之。而云川以养亲归,不复出矣。晚与道士荣涟、僧天钧结九龙三逸社,有庐山东林之风焉。中岁尝选《唐诗叩弹集》行世,皆中、晚名作,故平生得力亦在大历以后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8—1748 【介绍】: 清江苏华亭人,字石牧,号𢈪堂。康熙六十年进士,官编修。曾提督福建学政。坐事罢官。性喜藏书,工诗文,著述甚富。有《𢈪堂集》,又集句为《香屑集》。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一
黄之隽,初名兆森,字若木,一字石牧,号𢈪堂,休宁籍江南华亭人。康熙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中允,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𢈪堂集》。清诗别裁集
字石牧,江南华亭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𢈪堂集》。○云间诗,自陈黄门振兴后,俱能不入歧途,累累绳贯,至卢文子后,又日就衰隤,鲜所宗法矣。𢈪堂学殖富有,而心思才力又足以驱策之,故能自开生面,仍复不失正轨,谓之诗学中兴可也。维基
黄之隽(1668年—1748年),初名兆森,字若木、石牧,号吾堂,晚号石翁、老牧。松江府华亭县人,清朝官员。早年科举不顺。康熙五十年在广西巡抚陈元龙家教书为生。康熙六十年(1722年)中式丁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1723年)提督福建学政。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黄之隽写折子称颂“皇恩浩荡”,雍正斥之:“凡百只务实行,不在文字语言。颂圣具文,朕实厌览。”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四年被劾降职。次年被革职。回乡任《江南通志》总裁。乾隆元年(1736年)尚书徐本荐试博学鸿词,当时年老目眵,不能终卷。乾隆十三年(1748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2—1751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豫原,号剑光,又号芋园。康熙五十九年举人,授泾县训导。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不赴试。有《延绿阁集》等。清诗别裁集
字豫原,江南无锡人。康熙庚子举人。著有《延绿阁集》。○豫原名节自负,遂宁张公审督抚互揭一案,归罪张清恪公,避制府气焰也。豫原不平,上书斥之,几罹于法,后圣祖直清恪而罪制府,豫原得以无事,即此一节,异于模棱媕婀者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3—1769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确士,号归愚。乾隆元年,以廪生试博学鸿词。四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左庶子、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十四年,以原品休致。高宗赐诗极多。卒谥文悫。论诗专主格律,所作平正通达,然实乏才气。有选本《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古诗源》,著有《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说诗晬语》。四十三年,徐述夔案起,以曾为徐氏《一柱楼诗》作序,夺谥,并毁墓碑。晚晴簃诗汇·卷七十六
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加尚书、太子太傅。赠太子太师,谥文悫。有《竹啸轩诗钞》、《归愚诗钞》。词学图录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早贫,以授徒教馆为生40余年,科举试十七次始中,年已六十七,备享乾隆荣宠,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有《说诗晬语》、《沈归愚诗文全集》、《归愚文钞》、《归愚诗钞》、《归愚诗钞馀集》、《竹啸轩诗钞》、《矢音集》、《黄山游草》、南巡诗》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后名《清诗别裁集》)等。黄鹤楼志·人物篇
沈德潜(1673~1769) 清代学者、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赠太子太师,卒谥文悫。工诗,主张格调,提倡诗教,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著述多种,影响颇广。于《唐诗别裁》中高度评价崔颢《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有七律《黄鹤楼》。归愚诗钞·序
沈德潜将锓其《归愚集》,前稽首而请序,且曰:「人臣私集,自古无御序例,第受特达之知,敢恃宠以请,不即望序,或训示数语可乎?」德潜老矣,怜其晚达而受知者,惟是诗。余虽不欲以诗鸣,然于诗也好之习之,悦性情以寄之,与德潜相商榷者有年矣。兹观其集,故乐俞所请而序之。 夫德潜之诗,远陶铸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矣,乃独取义于昌黎「归愚」之云者,则所谓去华就实,君子之道也。夫子之训小子曰:「何莫学夫诗?」使如后世雕龙祭獭之为者,圣人将斥而禁之,顾反疏其源而导其流乎?亦惟是名教之乐,必有言之不足而长言之者,舍是其何以哉!昌黎因文见道,始有是语,固不必执风骨体裁,与李、杜较甲乙。而归愚叟乃能深契于此,识夷守约,敛藻就澹,于向日所为壮浪浑涵,崚嶒矫变,人惊以为莫及者,自视若不足,且有悔心焉。是则李、杜、高、王所未及言,而有合于夫子教人学诗之义也。夫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遇,德潜受非常之知,而其诗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异日者江国行春,灵岩驻跸,思欲清问民艰,暇咨新什,将访归愚叟于愚公溪谷之间矣。 诗古文书窗所夙嗜,践祚以来,万机鲜暇,虽时寄兴吟咏,而古文不数数为之,是序构思染翰,至四刻始就,非复有曩日弓燥手柔之乐,况能津逮古人耶?归愚叟于近代诗家,视青邱、渔洋殆有过之无不及者,故乐为之序,不复计其工拙迟速。书卷以赐。岁云暮矣,封事稍稀,更偿文债,亦足为艺林增一胜事也。乾隆辛未小除夜书于坤宁宫之东阁。归愚诗钞馀集·跋
吾师《归愚诗钞》二十卷行世既久,海外争购之,同于鸡林贾人之得白傅诗矣。兹又成馀集若干卷,薰沐诵之,其长篇大幅,包络宇宙,灭没变化,出奇无穷,老杜之「欲掣鲸鱼碧海中」也;其近体律绝,工整开阖,浑成一气,语近情遥,老杜之「老去渐于诗律细」也。而其中忠爱圣主,寝寐萦怀,比于老杜之「每饭不忘君」「终身荷圣情」,若同一轨。 且吾师之诗,又有不可及者。古今诗人年华既暮,风旨不失,锋刃尽销,评者拟诸扫残毫颖;师则与年并高,进而不已。人推大年,诗归大雅,乌可得而涯量之耶?谨成跋语,用志仰瞻。 乾隆丙戌秋七月,会稽门生梁国治拜题。一一斋诗·序
人但知作诗本性情,不知作诗全在眼界。眼界不能别是非,审雅俗,出入于源流正变而得其宗,虽有成就,乌足以言诗?确士向刻《留饭草》,此确士于今人中辟门仞处;今刻《一一斋诗》,此确士于古人中辟门仞处。昔欧公六一斋,以斋中五物并己为六;今确士之斋,一物都无,惟具只眼,屋一人一,故云「一一斋诗」,读之可以得确士人与诗之概矣。横山叶燮题。一一斋诗·序
余交确士垂二十年,中间每一相聚,或纵谈古今,或分题角艺,流连文酒,外无事也。余于确士为旧交,为同道,故知之最深。确士长于古歌诗,每一篇就,呈横山先生,先生辄曰:「工夫到,才力大。」先生不肯苟有推许,而倾倒如是,则确士之诗可知矣。先生尝以及门诗稿数种邮寄新城尚书,后新城复书,余及永夫弟辱承奖许,而于确士首叹其烹炼之功已至,何与横山先生言若合符节也!确士偕余论诗,谓诗无问工拙,要得古风人之比兴之义,自人雕刻曼辞,视为嘲风雪、弄花草之具,而诗渐亡,甚者淫哇杂响,艳词侧出,而六义尽刓无馀矣。 吾于唐人中首取陈正字、杜拾遗。陈如《感遇》三十章,杜如「三吏」「三别」、《奉先咏怀》《北征》等章,足以泄道人情,补察时弊,政其上也;又如白傅讽喻,风格少颓,然才丽之中,实含美刺,即其次也。吾所取法,必诗外有事在者。今读确士《一一斋诗》,虽宗不一家,家不一格,而于比兴为工,中有《拟古》《寒夜述怀》诸作,尤为魁垒杰出,因信工夫果在诗外,而非寻常拈髭弄墨者比也。由是益涵养性情,浸淫学术,不违于众论,不牵于毁誉,其所造更有超群轶伦者,又何以量吾确士耶? 余与确士交最久,知最深,故能言其生平所得力与作诗大旨如此。若夫伐材之富,遣言之工,及源流升降之故,识者能喻之,且论确士诗已为第二义,故不复序次云。同学弟张景崧顿首撰。竹啸轩诗钞·序
称诗于近代,言人人殊。尚规格者祖构雷同,主灵异者凿空无朕。二者交讥,大约取其辞,不惟其情;考诸声,不衷诸道。古人所谓言志永言之义,阙焉无闻,辟玉卮无当,虽美,何观矣?吴门沈子碻士,物疏道亲,独工缀述。其于诗也若车然,扶轮而远也;若川然,卬浦而大也。然犹悔其少作,卷帙所存,率皆立年以后,或正辞讽谕,或主文谲谏,比兴则虬龙云霓之意也,物色则秋兰紫茎之遗也。追述在昔,宗经正纬,雕玉以作器也;羌无故实,非傍诗史,匠心以运斤也。虽准之前古,不无离合,然穷其吐纳,会其委源,敦厚统夫关键,辞华管夫枢机,意窥象先,韵流文外,亦彬彬尔雅者已。顾予往来吴中,吴人称碻士诗者未既其寔,甚或弦绝调高,受嗤拙目,犹见橐驼言马肿背,山中人不信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木大如鱼,从古然也。且夫左思《三都》,价增士安;刘协《雕龙》,声腾家令。求之今日,罕遇其人。西施虽美,能见重于鬻薪之日哉?虽然,良玉之贵,讵由荆廷;良骥之贵,讵由千金?非必国门为传,而名山为湮也。悠悠无穷,有知子云者。宁都魏世微序。矢音集·序
古来君臣遇合,庶绩凝而万邦乂,相与形诸永言,以彰一德之治,若帝庸作歌而皋陶赓歌,成王游卷阿作歌而召公遂歌,其最盛也。后如汉武之柏梁,宋孝武之曲水,唐太宗之望海喜雪,玄宗之花萼楼,宋仁宗之赏花钓鱼,明宣宗之悯农减租,史册艳称。然皆君有咏歌,臣工偶和,又皆臣依君韵,罕闻君和臣诗;臣下复从而赓和之,且积成卷帙者,有之,自少宗伯沈归愚先生始。先生为诸生时,姓名已闻九重,迨入翰林应制,命和御制《消夏诗》,深惬宸衷。召对时,惜先生博通晚达,嘉先生风格老成,遂同鱼水契合。五年之内,晋秩列卿,敕和殆无虚日。中间用先生韵,而先生仍和御制者十居三四,此欧阳氏所云圣贤相遭,万世一遇者也。辛未冬,先生祝皇太后万寿赴京,陛辞时,皇上制诗序以赐先生,因取全稿釐定重刊,而以敕和诗别为一集,起《消夏十咏》后,及巡行嵩洛,省方吴会之作,题曰「矢音」,属予序之。 昔穆脩称韩愈《元和圣德诗》《平淮西碑》、柳宗元《雅章》《铙歌》制作如经,耸唐德于盛汉之表。窃谓韩柳之诗,诚足铿锵金石,鼓吹轩陛;而先生随所摅写,皆寓古大臣忠爱之忱,和《咏柳絮》而念万姓之无衣,和《骏骨图》而虑权奇之隐伏,和《观打鱼》则思物命之宜留,和《各省告丰》则恐文具之无实,和《擘蓝御笔》而陈山左鸿哀,和《豆班集》而筹金堤蚁穴,如此之流,未易枚数。先生因事纳规,皇上虚衷善受,赐诗云:「笑予结习多难遣,嘉汝临文不忘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此又韩柳当日未闻膺兹隆盛者也。前予《西湖志纂》就,附先生名进呈,蒙皇上赐诗代序,兼文绮之锡;今又挂名简末,何其幸欤!退老田间,玉堂天上,想望主臣一德,亘古殊荣,不啻神往于虞廷成周之世矣,猗与盛哉!乾隆癸酉冬月,玉笥傅王露题。黄山游草台山游草·序
黄山、天台,天下之奇境也。五岳外,与匡庐、罗浮、武夷、峨嵋并峙。毋论远方人士,徒托之梦想,即生其地者,或牵于纷扰,性情不属,往往未能至焉。吾友归愚沈先生于岁之正月,独裹粮策杖,往游黄山。秋九月,复纵览天台之胜。其两山峰之峭削,水之清激,云物之澄鲜,松石之瑰异,丹台仙馆,霞城石梁,一一践履其境。且于天都见云海之奇诡,于华顶见日月之合度,造化亦若默为相之者。宜其见之于诗,写难状之景,宣未泄之蕴,镕铸古人而自开生面也。先生自记,久拟往游,苦无休暇,今以宽閒无事之身,得践宿约而歌咏之。昔欧阳公位登两辅,境遇不为不隆;然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若未能恬然于进退之间。而先生值明盛,予告赐闲,因得以望八之年游名山而穷险奥。计其遭逢,有视欧公为较优者矣。唐皇甫持正序顾逋翁著作,谓翕轻清以为性,喣鲜华以为词,许其脱尘坱而超微妙也。以之移赠作者,庶可无愧斯言。五峰山樵李果序。黄山游草·跋
黄山,天下奇绝境也,欲游者久,苦无暇。己巳夏,蒙恩归里。明年春正,由浙西诣歙洲,携筇屐,裹糗糒,凡明秀荒诡之处,约略俱到。识黄山面目,并识黄山性灵。既以叹造化之秘于此尽泄,而又感君恩之赐闲,得以允践而歌咏之也。同游者周子迂村。得诗三十四篇,游会稽诗九篇亦附于后,均属迂村点定。德潜识。台山游草·跋
庚午秋九月十九日,为台岳之游,匝一月。有敕赓和御制,于邮递闻之,旋归,未尽山之名胜。然譬诸于人,眉目并见;譬诸于衣,裘领已挈也。台岳高厚深浑,甲于两浙,犹黄山奇秀诡幻,甲于江南。予一岁两游其地,并以诗纪之,在造化为伤惠,在予为伤廉矣。诗二十九章,点定者亦周子迂村。德潜识。归愚诗馀·序
词者诗之馀。诗所难言,假闺房儿女子之语,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其辞益微,其旨益远。肇自开元、天宝以及五代十国,作者众多,元老若韩、范、司马,理学若朱仲晦、真希元诸公,亦皆为之。其始多芊绵绮丽,继变为激昂慷慨,再变为旷逸高超,不著色相,愈进而愈工矣。国朝擅场推梅村、迦陵、竹垞三先生,然而状山川之险峻,阐忠义之幽微,一事一物,动关理道,或亦未之及焉。宫傅沈公素不填词,今夏忽为倚声,用以涤暑。半月成四十馀阕,大约激昂慷慨、旷逸高超之作居多。其赋黄山、盘山诸阕,峰峦森秀,奇诡奥深;题武穆、忠肃两墓,叹长城之坏,究周内之冤;咏落花而念荣谢之无常,过邯郸而叹盛衰之一梦,逢七夕而信智巧之徒劳。抚时见道,无不中律吕,分清浊,气足力全。至其风神骀荡,摇曳多姿,欲与周、柳争衡,孰知为望百岁老人笔哉! 忆在髫年,见竹垞先生与赵秋谷赞善填「我」字韵词,相戒必用成语,竹垞先生有句云:「数天下英雄,使君与我。」赞善因而阁笔。公之词出,而海内词家并当弃殳却走,退避三舍也已。乾隆丁亥七月望日,小侄顾诒禄谨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9—1738 【介绍】: 清浙江归安人,字寅驭,自号东甫。岁贡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未中。穷年著书,丹黄钩纂,考订博辨。亦能诗。有《新旧唐书合抄》、《九经渎蒙》、《廿一史四谱》、《唐诗金粉》、《井鱼听编》、《历代帝系纪元歌》、《沈氏族谱》、《增默斋诗》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字公申,号实庵。易贞言次子。少好学,博极群书,与兄易宗瀛有机、云之誉。乾隆间举博学鸿词科,名噪京师。年逾九十卒。有《五经辨疑》、《四书绎注》、《岸亭偶谈》、《丰霞楼诗文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二
易宗涒,字公申,号实庵,湘乡人。监生,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半霞楼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3—1745 【介绍】: 清广东连城人,字龙俦,号寒泉。贡生。宗程、朱之学。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累举优行,皆以母老辞。主漳州芝山书院。有《朱子为学考》、《理学疑问》等。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三
童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城人。贡生。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冠豸山堂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3—1738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相如,号春迟。家贫力学,受贵家聘,教其子弟,转徙数省。雍正十年始中举人,官中书舍人。乾隆元年举鸿博,与试未用。工诗,有《春迟诗稿》。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八
马朴臣,字春迟,号相如,桐城人。雍正壬子举人,官内阁中书。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报循堂诗钞》。清诗别裁集
字相如,江南桐城人。雍正壬子举人,官中书舍人。○相如以友朋为性命,有过从者,必酌以酒,明日断炊,弗顾也。殁于京师,几无以为殓,闻鬻马于市,始得盖棺。友人作《鬻马行》以吊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淳安人,字若文,一字文辀,号朴山。方士颖子。康熙五十四年进士,官丰润知县,被议归。淹贯经史百家,于汉儒笺注,尤能指其讹舛。工古文,与方苞并称。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应。有《集虚斋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方楘如,字文辀,号朴山,淳安人。康熙丙戌进士,官丰润知县。有《集虚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6—1761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字力本,号石莲。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授河南阌乡知县,修城垣,设书院。调鹿邑县,捐俸建讲舍。旋告归。有《亭云堂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二
马曰琯,字秋玉,号嶰谷,祁门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沙河逸老集》。词学图录
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祁门县人。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代表人物。自幼侨居扬州,以经营盐业为主。曾以附贡生援例候选主事,授道台衔。家庭豪富,为人慷慨,喜为诗、藏书、结交文士。雍正时在扬州筑小玲珑山馆,"四方人士闻名造庐,授餐经年,无倦色"。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金农、郑板桥、陈章等皆小玲珑山馆常客。曾自为盟主,同厉鹗等人结邗江吟社。沈德评其诗"峭刻得山之峻,明净得水之澄"。有《沙河逸老集》10卷和《嶰谷词》1卷。喜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不惜费资刻印书籍,如刻朱彝尊《经义考》花费千金。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名称,藏书多达10余万卷。弟马曰璐(1711-1799),字佩兮,号南斋。兄弟互为师友,人称"扬州二马"。《清史稿·文苑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