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4,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文词类兄
沃荡词源
他动词
太平歌词
四明南词
私词
苏州弹词
贴子词
同根词
同源词
同音词
同义词
谑词
一面之词
以词害意
《分类字锦》:文词类兄(文词类兄)
唐书白敏中传武宗雅闻白居易名欲召用是时居易足病废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即荐敏中文词类其兄而有器识即日知制诰
分类:兄弟
《分类字锦》:沃荡词源(沃荡词源)
杨炯王勃集序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
分类:文章
《國語辭典》:他动词(他動詞)  拼音:tā dòng cí
语言学中的一种动词。表示动作,常以动作以外的事物为对象。也称为「及物动词」、「外动词」。
分類:及物动词
《國語辭典》:太平歌词(太平歌詞)  拼音:tài píng gē cí
一种流行于北方的说唱。参见「落子」条。清。张焘《津门杂记。卷下。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前经当道出示禁止,稍知敛迹,乃迩来复有作者,改名为太平歌词云。」
分類:落子
《國語辭典》:落子  拼音:lào zi
1.旧时乞丐所唱的歌曲。参见「莲花落」条。清。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唱落子》:「京师、天津之唱莲花落者,谓之『唱落子』。」
2.生活上的著落。如:「他穷得都没落子了。」也作「落儿」。
《漢語大詞典》:落子
着棋下子。 宋 苏轼 《观棋》诗:“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又传一日过城上,瞰阁老何为。曰:‘方对奕。’‘何不闻落子声?’曰:‘棊以纸。’”
分類:着棋下子
《國語辭典》:四明南词(四明南詞)  拼音:sì míng nán cí
一种曲艺。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由一人自弹三弦说唱,一人敲扬琴伴奏,或有增至五人以上,加用琵琶、二胡、笙、箫等。有文书、武书之别。前者重说白,后者重唱工,唱词以七字句为基础,文词较艰深。流行于浙江宁波和上海等地。也称为「四明文书」。
《漢語大詞典》:私词(私詞)
个人的言论。韩非子·诡使:“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
分類:个人言论
《國語辭典》:苏州弹词(蘇州彈詞)  拼音:sū zhōu tán cí
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区的曲艺。有说有唱,以小三弦、琵琶为主。演出者自弹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二人以上等组合形式。基本唱腔是上、下句变化反覆结构。表演灵活简便,善用叙事、代言相结合的手法和说、噱、弹、唱的艺术手段描绘故事情节,刻划人物性格。此种技艺在清代中叶时已相当成熟。
《漢語大詞典》:贴子词(貼子詞)
指 宋 时遇佳节,命词臣撰写黏于宫中壁上的诗词。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贴子词》:“按贴子词者,宫中黏贴之词也。古无此体,不知起於何时。第见 宋 时每遇令节,则命词臣撰词以进,而黏诸阁中之户壁,以迎吉祥。观其词乃五七言絶句诗,而各宫多寡不同,盖视其宫之广狭而为之,抑亦以多寡为等差也。然此乃时俗鄙事,似不足以烦词臣,而 宋 人尚之,岂所谓声容过盛之一端歟?”
《高级汉语词典》:同根词  拼音:tóng gēn cí
在同一语种中词根相同、意义相似的词
《國語辭典》:同源词(同源詞)  拼音:tóng yuán cí
同一语根所衍生的不同语词。其来源相同,故在语音、语义都保留若干关系,是语言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可指一个语言中的现象,如汉语的「刚」和「强」;亦可指同语系不同语言中的语词,如汉语的「三」及藏语的gsum。
《國語辭典》:同音词(同音詞)  拼音:tóng yīn cí
发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语词。如「树木」与「数目」。也称为「同音异义词」。
分類:语音意义
《國語辭典》:同义词(同義詞)  拼音:tóng yì cí
语言不同而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语词。凡语义相同的称为等义词,不仅认知意义一致,且更在感情色彩或风格特点上亦无差别,如「元音」和「母音」二词。又如「番薯」和「地瓜」二词。此类例子极少。绝大部分同义词属于主要意义基本相同,但程度、色彩、风格等有别的近义词,如赞成、同意。
《漢語大詞典》:谑词(謔詞)
亦作“ 謔辞 ”。 戏笑的言辞;开玩笑的话。《朱子全书》卷三五:“此乃今之轻薄子,好作謔词,嘲乡里之类,为一乡所疾苦者。” 明谢谠《四喜记·风月青楼》:“謔辞休听,细评论。不如风月生涯好,只怕从良福分轻。” 清 恽敬 《张子实临徐俟斋尺牍书后》:“ 俟斋 随手作书,庄语謔词具见格调。”
《國語辭典》:一面之词(一面之詞)  拼音:yī miàn zhī cí
单方面或只是部分的理由、说词。《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县里听了一面之词,将田主著实训饬一顿,斥退不理。」
分類:单方面
《漢語大詞典》:以词害意(以詞害意)
见“ 以辞害意 ”。
《漢語大詞典》:以辞害意(以辭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语本孟子·万章上:“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 孟軻 所云‘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大抵古今兴比所在,适有感发者,不必尽相迴避,要各有所主耳。此亦‘説者不以辞害意’之义也。”亦作“ 以词害意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太白 ‘斗酒诗百篇’, 东坡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