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叶谦亨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5—? 【介绍】: 宋处州青田人,字伯益。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复中博学弘词科。累官起居舍人,兼权中书,知抚州,终浙江提点刑狱。所至发摘奸盗,人皆信服。
全宋文·卷四六七○
叶谦亨(一一一五——?)字伯益,号拙斋,丽水(今浙江丽水)人,一作青田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后中博学宏词科。授钱塘县主簿,为宣州州学教授,转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知抚州,为江东提刑,终浙西提刑。见《南宋馆阁录》卷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七○、一七六、一八○、一八四、一八五、一九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有《空同词》。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端朝(一一二三~一一六六),字季羔,一作季高,本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寓居溧阳。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二十九年,为江南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历提举两浙市舶,知永州。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四十四。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全宋文·卷四八九六
王端朝(一一二三——一一六六),字季高(或作羔),澶渊(今河北濮阳)人,南渡后寓溧阳。少以博洽闻,从胡铨学,年十八举建康解试第一,入太学。绍兴二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历太学录、秘书省正字、江东帅司机宜,除宗正丞、提举两浙市舶,知永州。乾道二年卒,年四十四。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一八一,《南宋馆阁录》卷八,《景定建康志》卷四九,《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 【介绍】: 宋处州青田人,字进之。高宗绍兴十五年中博学宏词科。除秘书省正字。以附秦桧,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桧死,累进左仆射,寻劾罢奉祠。孝宗隆兴元年,符离师溃,复相。金人索海、泗、唐、邓四郡,思退力主和议,许割之,又密令孙造谕金以重兵胁和。为言者所论,责居永州。太学生张观等上书论其误国,请斩之,因忧悸而死。
全宋诗
汤思退(?~一一六四),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知政和县,试博学宏词科,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十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太平兴国宫。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复相。一意主和,与张浚不协。二年,金背约进兵,忧悸死。《宋史》卷二七一有传。
全宋文·卷四三八二
汤思退(?——一一六四),字进之,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绍兴中以右从政郎授和政县令。十五年,试博学宏词合格,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自是登郎曹,贰中秘,秉史笔。二十五年,党附秦桧,迁礼部侍郎,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二十六年知枢密院事,明年拜尚书右仆射。二十九年进左仆射。以言者论劾,罢政奉祠。隆兴元年复相,力主割地求和。二年以言者论责居永州,忧悸死。见《宋史》卷三七一本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四、一八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204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徽州户曹,累迁监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后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遭弹劾,出判潭州。宁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工文词,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八十一种,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诗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为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为韩侂胄指为伪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夥,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为十四卷。
词学图录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深谊笃。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授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建康府学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淳熙五年,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进左丞相,封益国公。绍熙二年,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庆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太师,赐谥文忠。著有《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见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本集卷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季南寿,字元衡,龙泉(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十八年,为婺州教授。举博学宏词科。(《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一三)三十年,知道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六)。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有《浯溪集》,已佚。
全宋文·卷四三七六
季南寿,字元衡,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绍兴五年登进士第,授婺州教授。十八年复中博学宏词科,除校书郎,改考功员外郎,擢礼部侍郎。绍兴末历守简州、道州、眉阳。乾道初知徽州。进直显谟阁,致仕。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九,选举一二之一三、二○之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六,《南宋馆阁录》卷八,《宋中兴东宫官僚题名》,《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188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
全宋诗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衢州西安簿。三十一年再中弘词科,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八)。孝宗时上书论时政,召除秘书省著作郎,出知信州。淳熙七年(一一八○)移知台州,八年擢江西提刑(《嘉定赤城志》卷九),被劾奉祠。十五年卒,年五十三。有《悦斋文集》四十卷等,大多已佚,今存《悦斋文钞》十卷、补一卷等。《宋元学案》卷六○、《宋史翼》卷一三有传。 唐仲友诗,以民国永康胡氏梦选楼刊《续金华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九《说斋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五八五六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号悦斋,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尧封子。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为衢州西安县主簿。三十年再中宏词科,通判建康府。上万言书论时政,召试,除秘书省著作郎。出知信州,淳熙七年移知台州。擢江西提刑,为朱熹所劾罢,益致力于经史学。十五年卒,年五十三。著有《六经解》(残存)、《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存)、《孝经解》、《九经发题》(存)、《陆宣公奏议解》、《经史难答》、《乾道秘府群书新录》、《天文详辩》、《地理详辩》、《鲁军制九问》(存)、《愚书》(存)、《悦斋文集》等。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六、选举一一之三二、选举一二之一四、选举二○之二一、选举三一之二二,《宋元学案》卷六○及周学武《唐仲友年谱》(《台大研究生》第一期)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1181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吕大器子。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博学多识,与朱熹、张栻等友善,讲索益精,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先声。卒谥成,改谥忠亮。有《东莱吕太史集》、《历代制度详说》等。
全宋诗
吕祖谦(一一三七~一一八一),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添差严州教授。六年,召为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主管台州崇道观。二年,参与朱熹、陆九渊鹅湖之会。三年,召为秘书郎,兼职如前。重修《徽宗实录》成,迁著作佐郎。先是奉诏编类《皇朝文海》,六年,书成,赐名《皇朝文鉴》,除直秘阁,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八年,卒,年四十五。著有《东莱吕太史文集》十五卷、别集十六卷、外集五卷等,并辑有《近思录》。事见《东莱集附录》卷一《年谱》,《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吕祖谦诗,以宋嘉泰四年吕乔年刻、元明递修本《东莱吕太史文集》为底本。校以清胡凤丹辑《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清胡宗楙辑《续金华丛书》本(简称续金华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本),编为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八六七
吕祖谦(一一三七——一一八一),字伯恭,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复中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秘书郎、著作郎。淳熙八年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徵博取,一时卓荦之士皆归心,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号东南三贤。著述数十种,主要传世之作有《书说》三十五卷、《左氏传说》《续说》三十二卷、《左氏博议》二十五卷、《历代制度详说》十五卷、《丽泽论说集录》十卷、《诗律武库》三十卷、《东莱吕太史文集》《别集》《外集》三十六卷等。
文谠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文谠,字词源,普州乐至(今四川乐至)人。乾道中官右迪功郎、达州东乡县尉兼主簿。著有《详注昌黎先生文集》(存)。
常浚孙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六○
常浚孙,字郑卿,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常同孙。乾道八年登进士第,举博学宏词科。淳熙中为遂昌县主簿。绍熙中,以从政郎监行在右藏西库。四年,为福州学教授,教养有法,闽人德之。见《福州州学经史阁记》(《朱文公文集》卷八○),《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光绪《遂昌县志》外编卷二。
莫叔光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山阴人,字仲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历官中书舍人。光宗绍熙中应诏言妇谒渐行、亲幸预政等事,时论称之。仕至吏部侍郎,兼秘书监。卒谥文清。
全宋文·卷五七一五
莫叔光,字仲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隆兴元年举进士,又中博学弘词科。历官秘书郎、著作郎、起居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兼秘书监、礼部侍郎。卒,谥文清。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五八、礼五八之九八、崇儒四之三一,《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嘉泰会稽志》卷一五。
宋登科记考
字仲谦。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淳熙八年(1181年)博学宏词科。《宋登科记考》按:是岁知举官不用台谏官,不用枢密院官为试官,以重边事故。
尤时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后更名道元,号浩光道人。举博学宏词。除国子监主簿,不赴。从高僧道士遍游名山。孝宗淳熙、光宗绍熙间卒,年一百二十余岁。
李词伯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府奉化人,初名询伯,字希岳,号清岩。李元白弟。年近六十,始中进士。累除太府簿兼枢密院编修官。以宁宗开禧迄嘉定朝廷处分将帅、申请边防得失以及甲兵储峙、赏罚黜陟之事,撰成《省府禧嘉会编》。擢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上言时政得失,为大臣所不悦,除提举湖南常平茶盐兼武冈军节制军马。以年老乞祠,提举宫观。有《艺游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 【介绍】: 金绛州人,本名询谊,字经甫,又字仲经。梁襄子。章宗泰和六年进士,复中宏词。累官太常博士,迁咸平路宣抚司经历官。行省太平与宣抚使蒲鲜万奴谋叛,持胜与裴满赛不等约,杀太平,共伐万奴。事泄,被害。
中州集
持胜,字经甫,缝州人,本名洵义,避宣宗讳改。父襄,字公赞,大定初进士,质直尚义,有古人之风。仕至保太军节度使,有谏兴陵田猎表传于世。其贺章宗即大位表云:曾天子,祖天子,世嫡相承。舜何人,予何人,自强不息。又自河南府倅移华州防禦使,谢上表云:昔同雒尹,已陪嵩岳之呼;今领华防,愿效封人之祝。世亦称之。经甫,泰和六年进士,制策优等,宏辞亦中选。为人仪观雄伟,以文武志胆见称。贞祐初,由太学博士为咸平治中,宗室承裕辟为僚佐。承裕死,太平谋不轨,以兵胁经甫,使作文移,经甫大骂不从,即日遇害,时年三十六。赠韩州刺史。初赴官,有诗云:山云欲雨花先惨,客路无人鸟亦悲。人以为谶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5 【介绍】: 宋建宁府浦城人,字景元,一字希元,后改作景希,号西山。一说原姓慎,避孝宗赵慎讳改。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开禧元年中博学宏词科。理宗时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史弥远惮之,被劾落职。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入朝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参知政事,旋卒,谥文忠。立朝有直声,于时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数十万字。学宗朱熹。修《大学衍义》,称可作《大学章句》之佐。庆元党禁后,程朱理学得以复盛,与力为多。有《真文忠公集》。
全宋文·卷七一三五
真德秀(一一七八——一二三五),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号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南剑州判官。继中博学宏词科,嘉定元年迁太学博士。历迁校书郎、秘书郎、军器少监,又迁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以权臣擅政,力请外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历知泉州、隆兴府、潭州。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寻迁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在任屡进鲠言,为权臣史弥远所忌,罢职归。后复用,历知泉、福州。端平元年召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拜参知政事。二年卒,年五十八,谥文忠。德秀学宗朱熹,庆元党禁后,程朱理学复盛,其力为多。著述繁富,今存《四书集编》、《大学衍义》、《读书记》、《文章正宗》(辑)、《西山文集》等。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