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0,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喧词
讯词
崖词
实词
提词
体词
司词
韬词
醉妆词
证词
词诠
补词
涯词
演词
柘枝词
《漢語大詞典》:喧词(諠詞)
喧嚷不平的言辞。旧唐书·孝友传·张琇:“近闻士庶,颇有諠词,矜其为父復讎,或言本罪冤滥。”
《漢語大詞典》:讯词(訊詞)
犹讯问,讯鞫。 宋 胡宿 《除庞籍依前尚书户部侍郎知郓州仍改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散官勋封食邑实封制》:“而乃亲联交构,私謁彰闻。逮有司之讯词,合杜门而待罪。”
分類:讯问
《漢語大詞典》:崖词(崖詞)
宋 代诗赞形式的一种说唱文学。以七字句韵文为主。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
《國語辭典》:实词(實詞)  拼音:shí cí
文句中表示实际意义、有事理可解的字词,如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称为「实字」。
《國語辭典》:提词(提詞)  拼音:tí cí
戏剧演出时,给演员提示台词。如:「这角儿演出有点走板,只见胡琴师傅猛在旁边提词。」
《國語辭典》:体词(體詞)  拼音:tǐ cí
为拉丁语语法学用词substantivam的意译。在西文语法专指名词,而用于汉语语法,有学者另将代名词,甚至数词、量词,均纳入其范围。
《漢語大詞典》:司词(司詞)
介词的宾语。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名、代诸字为介字所司者,曰司词。” 章锡琛 校注:“司词, 黎氏 《语法》称为‘介词的宾语’。”参阅 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十三·介词》
分類:介词宾语
《漢語大詞典》:韬词(韜詞)
不写作诗文。谓停笔。 南朝 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况廼道出百非,义高 三代 ,而可阁笔韜词,咏歌不作者也。”
《漢語大詞典》:醉妆词(醉妝詞)
词牌名。 前蜀 后主 王衍 创此调。一段,六句,二十二字,三仄韵。
《國語辭典》:證词(證詞)  拼音:zhèng cí
證明事实的言词。如:「检察官根据證人的證词将歹徒以抢夺罪嫌起诉。」
《国语辞典》:词诠(词诠)  拼音:cí quán
书名。近人杨树达撰,十卷。诠释古书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及部分代词、动词、副词的用法。先辨别词类,后说明作用及列举文例,使读者对古书中虚词的用法有所瞭解。
《国语辞典》:补词(补词)  拼音:bǔ cí
1.古代官衙里告状人未具诉状,案子既已接受,应补状词,以为审问依据。《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词来,当下补了词,出差拘齐了人,挂牌,第三日午堂听审。」
2.在叙事句中,除主要的文法成分外,其馀与述词有关的人、物、时、地等,用来达成补充作用的词,皆称为「补词」,有受事、关切、交与、凭藉、处所、时间、原因、目的多种补词。也称为「补语」。
3.补足主述语意思的词。如「好得很」。「很」即为「好」的补词。也称为「补语」。
《国语辞典》:涯词(涯词)  拼音:yá cí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其文词典雅,内容与说话相似。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唱涯词》:「唱涯词,只引子弟;听淘真,尽是村人。」也作「崖词」。
《漢語大詞典》:演词(演詞)
演说词。 阿英 《津平日记·一九四九年五月四日》:“因同时向外广播,宣读演词而已。”
《漢語大詞典》:柘枝词(柘枝詞)
跳柘枝舞时所唱之词。 清 毛奇龄 西河词话:“自 唐 人作柘枝词、莲花鏇歌,则舞者所执与歌者所措词,稍稍相应。”
分類:柘枝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