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词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55 【介绍】: 五代时大名元城人,字好谦。少勇悍,仕后唐,累迁沁州团练使。后汉高祖立,拜镇国军节度使。入后周,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世宗战高平,以功授河东副都部署。卒谥忠惠。
赵崇祚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字宏基。仕后蜀。孟昶时为卫尉少卿。编有《花间集》,收温庭筠以下十八家词五百首,为最早之文人词选集。所收词人后世称花间词派。
词学图录
赵崇祚,字弘基。事后蜀孟昶为卫尉少卿。事迹不详《十国春秋》亦无传。曾编《花间集》,为第一部词集,共收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 、孙光宪、魏承斑、鹿虔 、阎选、尹鹗、毛熙震、李洵等十八人五百首词作。
何词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仕南汉。累官至宫苑使。后唐庄宗灭后梁,刘䶮闻之惧,遣词觇中朝强弱,还言庄宗骄淫不足畏,行且乱矣。䶮自是不复通后唐。逾年庄宗被杀,人皆称词有先知之哲。
阎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五年(1053)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皇祐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广南东路转运使。
吴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正词。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通判常州,自苏州引湖水以资灌溉,民甚利之。神宗时守南京,寻以太常少卿判太常礼院。因被谮出知莱州,复兴水利以济民。请祠归里。赵抃、陈襄、苏颂皆称其才气过人,不宜处之散地。诏除礼院,不拜,致仕。官至中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之道。晁说之弟。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以诗文献扬州守苏轼,轼叹为奇才。复举进士,为河中教授。哲宗元符末应诏上书论事,罢官。后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有《崇福集》。
全宋诗
晁咏之,初名深之,字深道(《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后改字之道(《紫微诗话》作知道,《鸡肋编》卷中作以道),又字叔予(《曲洧旧闻》卷三),钜野(今山东巨野)人。说之弟。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哲宗元祐间进士。为河中府教授。元符末应诏上书,罢官(按:《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五载,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新信阳司理参军晁咏之宏辞入等。《鸡肋编》卷中亦有靖国中宏词入等之语。与《宋史》等记事多有支吾,不详其由)。久之,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九○七
晁咏之,初名深之,字深道,后改名咏之,字之道(一作知道),又字叔予,钜野(今山东钜野)人,说之弟。以荫入官,未赴。时苏轼守扬州,补之倅州事,以其诗文献轼,轼叹为奇才,乃具参军礼谒轼。后举进士,为河中教授。元符末,应诏上书论事,罢官。建中靖国元年举宏词,一时传诵其文,授新信阳军司理参军。后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著有《崇福集》五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选举一二之五,《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17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淑遇,一作叔遇。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复中绍圣二年弘词科。累迁太学博士。徽宗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三迁至左司谏,又擢中书舍人、尚书兵部侍郎,颇受知徽宗。为蔡京排挤,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召还,官至刑部尚书。性嗜学,博通经史诸子,词章雅丽简古,挥笔立就,一时典册,多出其手。卒谥文友。有《摛文堂集》。
全宋诗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宋刘兴祖《摛文堂集序》),宜兴(今属江苏)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调池州铜陵簿,知鄂州崇阳。绍圣二年(一○九五)中宏词科(《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四),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太学博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除秘书省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大观元年(一一○七),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侍郎,改吏部,进兼侍读,出知汝州。四年,加集贤殿修撰(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二五)。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召兼侍讲并议礼局,预修《政和五礼新仪》。六年,除给事中(同上书职官七之二五)。七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年五十一。宣和二年(一一二○)谥文友。有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及内外制、奏议等,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摛文堂集》十五卷。事见宋蒋瑎撰《慕容彦逢墓志铭》(《摛文堂集附录》)。 慕容彦逢诗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摛文堂集》为底本,参校清光绪二十三年武进盛氏刊文澜阁《四库全书》本(简称盛本)等。另据《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二二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登元祐三年进士第,调池州铜陵主簿。绍圣初,复中宏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州学教授。元符元年,擢国子监主簿,迁太学博士。崇宁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监察御史、左正言、左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大观元年,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吏部侍郎。尝忤执政,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复以吏部侍郎召,兼侍讲并议礼局。二年冬,擢刑部尚书。政和七年五月,因疾去官,以通奉大夫、刑部尚书致仕。是月卒,年五十一,谥文友。彦逢受知徽宗,列禁近者十馀年,一时典册,多出其手。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五卷、讲解五卷,今存《摛文堂集》十五卷。见《摛文堂集》附录《慕容彦逢墓志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高茂华,字秀实,一字居实,元氏(今属河北)人。曾布甥。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绍圣元年(一○九四),中博学宏词科。与吕本中等为十友。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元祐党籍。五年,叙复承议郎(《宋史翼》卷二七《高茂华传》)。有文集一编,已佚。事见《建康集》卷三《书高居实集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0—? 【介绍】: 宋卫城人,字承之,号苇溪翁。哲宗元祐六年进士。绍圣二年复举博学弘词科。徽宗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官终太府卿。工诗,与苏轼、王安石诸人相酬和。有《竹隐畸士集》。
全宋诗
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生于神宗熙宁初(一○六八?)。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调真定府户曹参军,以亲老不赴。绍圣中,复举宏词科,曾官越州。李邦直帅真定,辟为僚属。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官度支员外郎。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出知邓州。未几召为太府卿。有《竹隐畸士集》四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赵鼎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七四
赵鼎臣(一○七○——?),字承之,自号苇溪翁,滑州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四库提要》考其为赵称子。元祐六年登进士甲科,绍圣二年以真定府户曹参军举博学宏词科。元符中官于定州。尝为太学博士,以事贬为山阴从事。政和末官朝请大夫、行户部度支员外郎。后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卒。著《竹隐畸士集》。事迹散见文集中有关墓志铭,以及《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等。今人姜亮夫撰有《赵鼎臣疑年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44 【介绍】: 宋常州江阴人,徙丹阳,字鲁卿。葛书思子。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迁太常卿兼谕德,采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太子善恶成败之迹,日进数事。除国子祭酒。历知汝、湖、邓州,遭朱勔诬告罢归。高宗建炎中复知湖州,岁大饥,发官廪赈济于民。绍兴中请祠归。卒谥文康。有《丹阳集》。
全宋诗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参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兖州教授。崇宁二年(一一○三),入为太学正。大观元年(一一○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复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四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江苏江阴)人,书思子。登绍圣四年进士第。元符三年中宏词科,为第一,除兖州教授。差提举议历所检讨官兼宗正丞,迁礼部员外郎。以议原庙事得罪,责知休宁县。复召为礼部员外郎,权国子司业,迁太常少卿,徙太府少卿,除国子祭酒。寻知汝州,改湖州,徙邓州,罢。建炎中复知湖州,官至显谟阁待制,绍兴初乞祠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著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续编《太常因革礼》。《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雅言。工于词,自号词隐。徽宗崇宁中充大晟府制撰。依月用律制词,故多应制之作。黄庭坚称之为一代词人。有《大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元德,一作成德,或作成科。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知分宁县。徽宗宣和三年复中博学宏词科。累官宗正卿。素为吕颐浩、朱胜非所知。历两浙发运使,官至工部侍郎。有《潜堂诗话》及文集。
全宋诗
李公彦(一○七九~一一三一),字成德,临川(今属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一○)进士。授临江军司户,改知分宁县,除敕令所删定官。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复中博学宏词科,除淮浙发运使,入为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以疾致仕(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高宗绍兴元年卒,年五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平居与谢逸、曾季狸相倡和,有文集、宫词百馀篇及《潜堂诗话》(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已佚。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李公彦(一○七九——一一三一),字元德,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元符三年进士,知分宁县,宣和三年复中博学宏词科。除淮浙转运使,累官至朝请大夫。建炎二年,工部侍郎康直权举为从官。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以中奉大夫致仕。绍兴元年卒,年五十三。著有《潜堂诗话》及文集。见《大隐集》卷二,《北海集》卷二所载除官制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四二,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8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杉溪居士集》。
全宋诗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杉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三八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八),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大观二年上舍释褐,为赣、汝二州教授,复为湖北提举学事干管文字。宣和二年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靖康元年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以亲老归侍,居閒十年。后迁秘书丞,历驾部、吏部员外郎,迁军器监。绍兴十三年八月为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又兼权直学士院,帝称其能文。时宰忌之,次年二月出知漳州,有政绩。绍兴二十六年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加显谟阁直学士。二十八年卒。著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1—1149 【介绍】: 宋越州新昌人,字光锡,旧名袭。石嗣庆弟。高宗绍兴二年进士。任容州司理,质性纯雅,襟怀磊落,高宗颇奇之,特赐今名。授明州教授,再中宏词科,迁诸王宫教授。绍兴十七年,以朝散郎添差通判台州。
全宋诗
石延庆(一一○一~一一四九),原名袭庆(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字光锡,新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五年,为明州教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后中博学宏词科。八年,以左从政郎为点检试官(《宋会要辑稿》选举十九之二三)。十一年,为诸王宫教授兼亲贤宅讲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十七年,添差通判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一○)。十九年卒,年四十九。曾与冯至游校勘《群书备检》(《宋史·艺文志》)。事见《汉滨集》卷一五《故左朝请郎石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二八三
石延庆(一一○一——一一四九),字光锡,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绍兴二年登进士第,授容州司户参军,改明州州学教授。又中博学宏词科,入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迁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监丞。出通判台州。十九年卒于家,年四十九。与冯至游合著《校勘群书备检》三卷。见王之望《故左朝请郎石君墓志铭》(《汉滨集》卷一五),《宋会要辑稿》帝系六之一四、选举一二之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一四一,《宋史》卷二○四。
宋登科记考
旧名袭庆。字光锡。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绍兴五年(1135年)博学宏词科下等,减二年磨勘。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长民,字元叔,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举博学宏词科。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除秘书省正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以守监察御史出知处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五、七○)。历知泗州、建昌军(同上书卷一三五、一五○)。二十六年,由知郢州迁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一七四)。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九
李长民,字元叔,扬州(治今江苏扬州)人,李定孙、正民弟。宣和元年应博学宏词科试,除宗学博士,官秘书省正字。绍兴间历知漳州、建昌军,迁两浙抚谕使。二十年知郢州。著有《汴都赋》一卷。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三五、选举一二之九,《南宋馆阁录》卷八,《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