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4,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状词
游词
词调
词费
伟词
词谱
步虚词
鸿词
诰词
温词
词律
抗词
谀词
兴词
挽词
《國語辭典》:状词(狀詞)  拼音:zhuàng cí
1.诉讼的文书或状书中所写的文词。
2.文法上的副词。参见「状语」条。
分類:状词状子
《漢語大詞典》:游词(遊詞)
(1).浮夸的言辞。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若乃前事已往,后来追证,课彼虚説,成此游词。”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天子幼冲,宰相遯荒,詔令皆出诸公之口,岂得以游词相拒!”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此书殆皆游词琐语,不足存,而竟以出版者,无非为了彼既禁遏,我偏印行,赌气而已,离著作之道远甚。”
(2).轻薄的言辞。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有二青衣,双鬟若鸦,素面如玉,迎舟而笑。 汉阳 讶之,而调以游词,又大笑,返走入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士人注视丽者,屡以游词相挑。” 茅盾 《一个女性》四:“以前少年们在背后私谈,还敢对于她有些不敬的游词,但现在则‘ 琼华 ’成为神圣的化身。”
见“ 游辞 ”。
《國語辭典》:游辞(游辭)  拼音:yóu cí
1.无根据的言辞。《旧唐书。卷五九。姜谟传》:「游辞枉陷,旋罹贬斥;严宪将及,殆见诛夷。」也作「游词」。
2.轻薄调戏的言辞。
《國語辭典》:词调(詞調)  拼音:cí diào
填词用的牌调。
《漢語大詞典》:词费(詞費)
耗费言词。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大夫出境,尚有所专,况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须适事而行,随方以应。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扬子云 好著书,固已见誚于当世,后之议者纷纷,往往词费而意殊不尽。”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若词之大旨, 伯时 、 叔夏 ,固择焉语详,不復词费。”
《漢語大詞典》:伟词(偉詞)
见“ 伟辞 ”。
《漢語大詞典》:伟辞(偉辭)
亦作“ 伟词 ”。 壮美瑰丽的文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虽取鎔经意,亦自铸伟辞。” 宋 岳珂 桯史·淳熙内禅颂:“ 诚斋 亟称其文,有‘发而为文,自铸伟词,其史论有 迁 固 之风……’等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欲下笔先体古人致意曲折处,久乃能自铸伟词。” 郭沫若 《今昔集·屈原·招魂·天问·九歌》:“认为 屈原 招 怀王 ,沿依旧俗,别铸伟词,似较巫觋任意歌唱之说更为圆满也。”
《國語辭典》:词谱(詞譜)  拼音:cí pǔ
集录各种词调,说明其格律及变体,以供填词者参考的书。
《漢語大詞典》:步虚词(步虚詞)
(1).道教唱经礼赞之词。 唐 王建 《赠王处士》诗:“道士写将行气法,家童授与步虚词。” 清 汪琬 《赋得宫人入道》诗:“垂手只携禳斗诀,点唇初习步虚词。”亦省称“ 步虚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公以母老,急於进用,因乾明圣节,进《内道场醮步虚》十首,中有‘玉堂臣老非仙骨,犹在丹臺望泰阶。’上悉其意,俾参大政。”参见“ 步虚 ”。
(2).乐府杂曲歌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八·步虚词 郭茂倩 题解引 唐 吴兢 《乐府解题》:“《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縹緲轻举之美。” 北周 庾信 、 隋炀帝 、 唐 顾况 、 刘禹锡 等均有拟作。
(3).词牌名。即《西江月》
《漢語大詞典》:步虚
(1).道士唱经礼赞。 唐 李白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喘息飡妙气,步虚吟真声。” 王琦 注引异苑:“ 陈思王 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 唐 施肩吾 《闻山中步虚声》诗:“何人步虚南峯顶,鹤唳九天霜月冷。”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灵素 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免。”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兆梦》:“小道小道,其实玄妙,善能步虚,又会佐醮。”
(2).见“ 步虚词 ”。
(3).指道家传说中神仙的凌空步行。汉武帝内传:“可以步虚,可以隐形。长生久视,还白留青。” 明 刘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灵,步虚欵天关。” 清 蒋士铨 《第二碑·留香》:“浩气长生,灵旗暗闪,且喜时逢清晏,岁际丰盈,不免步虚巡按一回。”
《漢語大詞典》:鸿词(鴻詞)
(1).雄伟的文词。 宋 王禹偁 《宋湜挽词》:“柩前言顾命,笔下定鸿词。”
(2).“博学鸿词科”的省称。 清 全祖望 《湖语》:“堂堂深寧,正学是宗,薈萃鸿词,比轡三 洪 。”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清 ﹞又復设乡会之科,创鸿词之举。”
分類:雄伟文词
《漢語大詞典》:诰词(誥詞)
君王所颁文告。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嘉祐 四年贬 吕溱 ,其誥词 刘敞 行之, 溱 当贬而褒; 嘉祐 五年, 刘沆 赠僕射侍中,其誥词 张瓌 行之, 沆 当褒而贬。”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周将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云:‘庚子五月,因观江涨至 五通庙 ,忽忆儿时见将军誥词一轴,乃 宋 封 周将军 为 宣□侯 者也。’”
《漢語大詞典》:温词(温詞)
温和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太太合二位少奶奶,一边是期望儿子,一边是关切夫婿,觉得有老爷这几句温词严諭更可勉励他一番。”
分類:温和
《國語辭典》:词律(詞律)  拼音:cí lǜ
文词的格律。唐。李峤〈夏晚九成宫呈同僚〉诗:「枚藻清词律,邹谈耀辩锋。」唐。常衮〈授崔伦尚书左丞制〉:「况躬服谟训,畅于词律。」
《漢語大詞典》:抗词(抗詞)
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唐 刘禹锡 《史公神道碑》:“尔父沥款於宾筵,尔母抗词於帘下,愿絶姻以立効,其经始启发出於尔心。” 宋 苏轼 《赐新除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制》:“ 蜀 使抗词,则 孙权 回顾,嘆 张昭 之不在。”明史·黄得功传:“臣恐在廷诸臣,諂徇者多,抗颜者少,即明白识认,亦不敢抗词取祸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当 万历 末年,抨击七子者甚众, 伯麐 守师説,抗词抵拄。”
《國語辭典》:谀词(諛詞)  拼音:yú cí
讨好、谄谀的言词。如:「他说尽了谀词,只为了博取她的好感。」也作「谀言」。
《漢語大詞典》:谀辞(諛辭)
亦作“ 諛词 ”。 谄媚的言辞;奉承话。 汉 刘向 《九叹·离世》:“ 灵怀 曾不吾与兮,即听夫人之諛辞。” 清 黄景仁 《将为北行留赠沈枫墀》诗:“我欲为諛词,不忍为此态。”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来访问我的人,看见这幅画都说很好,我相信这不会是对于我的谀辞。”
《國語辭典》:兴词(興詞)  拼音:xīng cí
挑起诉讼,告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只是生来不幸,既亡了父亲,又失了母亲之欢,以致兴词告状,即此就是小的罪恶极!」《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也作「兴讼」。
分類:荐举
《漢語大詞典》:挽词(輓詞)
亦作“ 挽辞 ”。 哀悼死者的词章。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泌 为挽词二解,追述 倓 志,命挽士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帝崩, 李南阳 《永熙挽词》曰:‘朝凭玉几言犹在,夜啟金縢事已非。’时称佳作。”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玉带生卷:“ 刘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辞。”
见“ 輓辞 ”。
《漢語大詞典》:挽辞(輓辭)
见“ 挽词 ”。
亦作“ 輓词 ”。 哀悼死者的言词。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苏子容 輓辞云:‘三登 庆历 三人第,四入 熙寧 四辅中。’”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后又见 韩文公 作《庄宪太后輓词》,甚妙。” 姚华 《论文后编》:“然观 彦和 所论,则哀辞盖祖诗而变态,故輓歌亦变而为輓辞,支派分流,体颇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