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度曲  拼音:zì dù qǔ
不依旧谱而自作的新曲。《汉书。卷九。元帝纪。赞曰》:「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被歌声。」
《漢語大詞典》:词腔(詞腔)
犹词调。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寒图写就。看画稿奴偷,词腔婢倚,清梦不僝僽。”参见“ 词调 ”。
分類:词调
《國語辭典》:词调(詞調)  拼音:cí diào
填词用的牌调。
《國語辭典》:白雪  拼音:bái xuě
1.白色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2.形容人肌肤洁白细致。东周战国。宋玉 神女赋:「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3.道家炼丹之术,常称水银为「白雪」。《西游记》第一七回:「讲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4.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國語辭典》:柳枝  拼音:liǔ zhī
柳树的枝条。唐。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诗:「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漢語大詞典》:入塞
(1).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西京杂记卷一:“﹝ 戚夫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晋书·乐志下:“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用者有《黄鵠》《陇头》《出关》《入关》《出塞》《入塞》《折杨柳》《黄覃子》《赤之杨》《望行人》十曲。” 唐 岑参 《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颯颯。”
(2).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
《國語辭典》:中调(中調)  拼音:zhōng diào
一种长短中等的词调。名见《草堂诗馀》,清毛先舒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者为中调。
《國語辭典》:词谱(詞譜)  拼音:cí pǔ
集录各种词调,说明其格律及变体,以供填词者参考的书。
《漢語大詞典》:诉衷情(訴衷情)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混用。双调四十一字,平韵。又有《诉衷情近》,双调七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同,亦有仅用前半阕者。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变调(變調)  拼音:biàn diào
声调的变化。在国语主要分为类变和字变二种。类变指某一调类在一定语音条件下所发生的调值变化。譬如两个上声相逢,则前者读成阳平,如「选举」、「粉笔」、「小鸟」等。字变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阳平、阴平和上声前读成去声,而在去声前,则读为阳平。
《國語辭典》:长调(長調)  拼音:cháng diào
字数较多的词调。清朝毛先舒以九十一字以上者为长调。清。万树《词律。发凡》:「自草堂有小令、中调、长调之目,后人因之,但亦约略云尔。」
《漢語大詞典》:点绛唇
亦作“ 点絳脣 ”。
1.词调名。 南朝 梁 江淹 《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絳唇。”后词名取此。又名《点樱桃》。双调,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四十三字诸体。参阅《词谱》卷四。
2.曲牌名。《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仙吕调隻曲》:“按《点絳脣》原出於词体,南调引内,用词之全闕,即《琵琶记》‘月淡星稀’可証。 元 人将词之前半闕通章叶韵,为北调体,即首闕通行之格也。第三闕, 董解元 《西厢》係北调,亦用南体,仅见於此。”
《漢語大詞典》:感皇恩
词调名。本 唐 教坊曲名。 天宝 十三载,改金风调《苏莫遮》《感皇恩》。又名《人南渡》《迭萝花》。其曲有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字等七体。皆双调。参阅《词谱》卷十五。
《漢語大詞典》:感恩多
词调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双调,有三九、四十字两体。
《漢語大詞典》:绛都春(絳都春)
(1).词调名。有平仄两体。平韵九十八字,始见于 宋 陈允平 《日湖渔唱》。仄韵一百字,始见于 宋 吴文英 《梦窗词》。见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
(2).曲牌名。 明 汤显祖 《南柯梦》、 清 李渔 《奈何天》均有此曲。
《漢語大詞典》:摘得新
词调名。因 唐 皇甫松 词首句为“摘得新”而得名。《词谱》卷一:“《摘得新》, 唐 教坊曲名……单调二十六字,六句,四平韵。” 唐 皇甫松 《摘得新》词之二:“摘得新,枝枝叶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