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诬诉(誣訴)
亦作“ 诬愬 ”。 诬告。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公卿议以 延寿 前既无状,又诬诉典法大臣,欲以解罪,狡猾不道。”宋史·儒林传七·程迥:“ 贵溪 民伪作 吴渐 名,诬愬县令 石邦彦 。 迥 言匿名书不当受,转运使不谓然,遂兴大狱,瘐死者十有四人。” 清 梅曾亮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 姚石甫 以 臺湾道 创 英 夷,受诬诉,事白出狱。”
分類:诬告
《漢語大詞典》:愁诉(愁訴)
愁苦地诉说。 宋 杨万里 《送姜夔尧章谒石湖先生》诗:“江山愁诉鶯为泣,鬼神露索天洩机。”
《漢語大詞典》:诉事(訴事)
陈诉事情。类说卷十四引 隋 侯白 《启颜录·嘲庭中竹》:“ 温彦博 、 杜如晦 同为僕射,有 斐畧 者诉事,二公久不答。”元史·世祖纪九:“自今应诉事者,必须实书其事,赴省、臺陈告。”
分類:陈诉
《漢語大詞典》:诉穷(訴窮)
诉说困厄、贫穷。《晋书·刘毅传》:“弘道为国者,理尽於仁孝。诉穷归天者,莫甚於丧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听他説头一段自己丈夫病死的话,不觉扑簌簌的泪落不止;听他説到诉穷一段,觉得莫名其妙,自己一家人,何以忽然诉起穷来。”
《漢語大詞典》:冤诉(冤訴)
因冤屈而上告。旧唐书·狄仁杰传:“ 仁杰 , 仪凤 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漢語大詞典》:争诉(争訴)
犹争讼。后汉书·吴祐传:“民有争诉者,輒闭閤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分類:争讼
《國語辭典》:投诉(投訴)  拼音:tóu sù
1.辩解的状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闻俊卿自把生员出名去递投诉,就求保候父亲。」
2.向有关单位申诉、辩解。如:「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不意峰回路转,有了转机。」
《漢語大詞典》:声诉
详细叙述;诉说。例如:声诉思念之情。
《漢語大詞典》:诉雪(訴雪)
谓申诉冤屈以求洗雪。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温将军:“我家修宗祠事发矣,卖地者之祖先鬼有 周 姓者,甚强,初控土地城隍各神,我已为诉雪矣。”
《漢語大詞典》:喧诉(諠訴)
谓混杂、纷繁的叙说或诉说。南史·颜延之传:“ 竣 ( 颜竣 )容貌严毅, 庄 ( 谢庄 )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行财贿,邀截喧诉,请令所由,切加收捉。”
谓大声陈诉,杂然相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諠诉无惭。”
《漢語大詞典》:谮诉
1.亦作"谮诉"。
2.谗毁攻讦。
分類:谗毁攻讦
《漢語大詞典》:诉怨(訴怨)
陈诉怨愤。后汉书·宦官传·单超:“即案 宣 罪弃市,暴其尸以示百姓,郡中震慄。 璜 於是诉怨於帝。”
分類:陈诉怨愤
《國語辭典》:诉状(訴狀)  拼音:sù zhuàng
当事人于诉讼程序中,依法向法院提出之各类书状。
《漢語大詞典》:辨诉(辨訴)
亦作“ 辨愬 ”。 申辩上诉。辨,通“ 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玄玄子 ﹞又是个无根蒂的,没个亲戚朋友与他辨诉一纸状纸,活活的顶罪罢了。”明史·顾佐传:“ 居正 等六人辨愬。帝怒,并诸为吏者悉戍之。”
分類:申辩上诉
《國語辭典》:倾诉(傾訴)  拼音:qīng sù
将心中的话全部说出来。如:「一腔幽怨,向谁倾诉?」
分類:倾诉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