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讼状(訟狀)
诉状。 清 焦循 《送吴生序》:“余见寻常讼事,官委之幕友,幕友惟凭讼状之辞。其辞当理,则以为是;其辞朴拙有罅隙,则指驳以为非。”
分類:讼状诉状
《漢語大詞典》:词纸(詞紙)
诉状。 清 李汝昭 《镜山野史》:“每逢听讼,未看词纸,先查粮册,量你家资取得几何,有钱曲可为直,无钱是反为非。”
分類:诉状
《漢語大詞典》:笺诉(牋訴)
求告之文;诉状。 唐 陆龟蒙 《南泾渔父》:“今年川泽旱,前岁山源潦,牋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
分類:求告诉状
《漢語大詞典》:诉呈(訴呈)
诉状。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差人望着里边一人道:‘这 余二相 要写个诉呈,你替他写写。’”
分類:诉状
《漢語大詞典》:事状(事狀)
(1).事实情况。 汉 王充 论衡·四讳:“诸工技之家,説吉凶之占,皆有事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武陵 太守闻 娥 ( 李娥 )死復生,召见,问事状。”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用数顷刻,遂知种种作风,种种作者,种种所写的人和物和事状。”
(2).犹行状。 明 李东阳 《储处士传》:“自述事状以告於太史氏,请为传以传。”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福田 先生﹞篤行君子也,数为余述诵两世事状。”
(3).指诉状所陈之事。隋书·柳彧传:“ 彧 据案而坐,立 素 於庭,辩詰事状。”
《漢語大詞典》:一状(一狀)
(1).一种形状。列子·黄帝:“ 夏桀 、 殷紂 、 鲁桓 、 楚穆 ,状貌七窍,皆同於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汉 王充 论衡·治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 唐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2).下对上的一件呈文。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吕权 中书舍人,自丁巳三月二十五日上一状论分别邪正。”
(3).指一件诉状。《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这等上门凌辱人家,你莫説是 武城 的马快,就是 武城县 大爷,我也告你一状!”
《漢語大詞典》:进状(進狀)
(1).呈上陈述事实的文书。新唐书·百官志三:“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於正衙,復进状谢於侧门。”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五·藏廙:“至 乾寧 中,僧 神赞 进状,乞追謚号塔名。”
(2).特指呈上诉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潘公 、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两家都进状,都准了。”《禅真逸史》第二一回:“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次早府中进状,但不识二少年名姓,难以行词。”《后水浒传》第十四回:“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到 开封府 进状。”
《國語辭典》:受理  拼音:shòu lǐ
法律上指诉讼时法院认为有可诉的理由而接受处理。
《國語辭典》:牒诉(牒訴)  拼音:dié sù
诉讼文辞。《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宋史。卷四三九。文苑传。何承裕传》:「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
分類:诉状
《漢語大詞典》:投牒
(1).呈递诉状。北齐书·魏收传:“众口諠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 收 无以抗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以 彦泽 之罪宣示百官,问应死否,皆言应死。百姓亦投牒争疏 彦泽 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 彭 为令负清劲名,在西臺亦錚錚者,巡方入 苕 ,诸仇 董 者,争先投牒,填塞途巷。”
(2).呈递文辞。旧唐书·杨绾传:“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至于 隋 ,置进士科,专试文词,皆投牒自进。”
(3).投弃授官的簿录。借指弃官;辞职。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投牒归隐,未尝岩栖谷饮;而盘桓斗室,竟岁不履城市。”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哲兄公祖竟未得一见,昨在 杭 ,知其已投牒欲归,不知还都下乎,抑竟归山也?”
《國語辭典》:代书(代書)  拼音:dài shū
1.旧时代人书写呈状的人。《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便去寻代书写下一张出首叛逆的呈子,带在身边,到大街上一路书店问去。」
2.代人写契约办理不动产买卖、登记、抵押、移转等事务的人。如:「土地代书」。也称为「代笔」。
《漢語大詞典》:投文
(1).投赠文章。 唐 杜荀鹤 《送人南游》诗:“纵有投文处,於君能几何?”旧唐书·韩愈传:“洎举进士,投文於公卿间,故相 郑餘庆 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於时。”
(2).投递诉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本县放告,以三六九日为期。其餘日止收投文。”
《國語辭典》:对簿(對簿)  拼音:duì bù
簿,文状,即现代的起诉书。对簿指依据文状加以审问,期能经由勘察而符于事实。后乃将狱讼受审称为「对簿」。《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国语辞典》:首人  拼音:shǒu rén
出面诉状的人。《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钱大王见了这带,明是真赃,首人不虚,便写个钧帖,付与捉笊篱的,库上支一千贯赏钱。」
分类:出面诉状
《漢語大詞典》:民词(民詞)
谓百姓的诉状。评剧《秦香莲》第三场:“老夫当朝首相,不理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