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诉冤(訴冤)  拼音:sù yuān
对人陈述自己所受的冤屈。唐。刘长卿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去国空回首,怀贤欲诉冤。」《红楼梦》第六○回:「夏婆子听了,又气又怕,便欲去找艾官问他,又要往探春前去诉冤。」
《分类字锦》:挽铃诉冤(挽铃诉冤)
北梦𤨏言:唐温璋为京兆尹时,闻挽铃声,俾看架下,不见有人。凡三度挽掣,乃见鸦一只。尹曰:是必有人探其雏而诉冤也。命吏随鸦所在捕之。其鸦盘旋引吏至城外树间,果有人探其雏,尚憩树下。吏乃执之送府,以禽鸟诉冤,事异于常,乃毙捕雏者而报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衔诉(銜訴)
(1).犹衔冤,含冤。 唐 孟郊 《峡哀》诗之六:“衔诉何时明,抱痛已不禁。”
(2).指诉冤。 唐 孟郊 《杏殇》诗之七:“灵凤不衔诉,谁为叩天关。”
分類:诉冤含冤
《國語辭典》:告天  拼音:gào tiān
1.1.一种祭礼。古代帝王即位时,必须举行祭告于天的典礼仪式。《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燔燎告天,禋于六宗。」《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
2.因冤苦而叫天。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西游记》第一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只要寻得袈裟,各全性命不题。」
《漢語大詞典》:告天子
鸟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上云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鸣声嘹亮且多变化,故又称叫天子。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迁徙时见于 华北 一带及 长江 中下游,冬达 福建 和 广东 北部。参阅三才图会·告天子
《漢語大詞典》:声冤(聲冤)
申诉冤屈。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四折:“兀那妇人,你为何声寃,説你那词因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公子的,倚靠着父兄势力,张牙舞爪,诈害乡民,受投献,窝贜私,无所不为,百姓不敢声寃,官司不敢盘问。”
《漢語大詞典》:伸雪
申诉冤屈以求洗雪。《元典章·工部二·体察公廨》:“一切费用皆取於民,百姓无可伸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蔡中郎:“ 伯喈 受谤,在 宋 时已不能伸雪,不始於 高则诚 造口业也。” 蒋光赤 《少年飘泊者》二:“你俩的冤屈什么时候可以伸雪?”
《漢語大詞典》:冤讼(冤訟)
(1).谓为他人申诉冤枉。汉书·王莽传上:“在国三岁,吏上书冤讼 莽 者以百数。” 颜师古 注:“言其合管朝政,不当就国也。”
(2).冤屈的案件诉讼。《宋书·袁粲传》:“尚书令可与执法以下,就讯众狱,使冤讼洗遂,困弊昭苏。”
《漢語大詞典》:拜殿
(1).立于殿庭下申诉冤屈。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卷三:“国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桥下,谓之‘拜桥’……又有阑入立於殿庭之下者,为‘拜殿’。进士 曾覬 南省下第,乃钉足, 谢泌 下第,立殿称寃。举人之风扫地矣。”参见“ 拜桥 ”。
(2).谄媚帝王的一种行动。新五代史·苏循传:“ 晋王 将即位…… 循 始至 魏州 ,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謁,舞蹈呼‘万岁’而称臣, 晋王 大悦。”
(3).指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礼拜堂。 郭沫若 《苏联游记·乌兹别克纪行》:“拜殿颇宏大,可容纳千人以上……拜殿门前有方形月台,高出殿面几级,容人被引上月台,坐在石栏杆上观仪。”
《漢語大詞典》:拜桥(拜橋)
五代 时 后唐 士人有冤,立于御桥下以求申诉。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卷三:“国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桥下,谓之‘拜桥’。甚者操长钉、携巨斧而钉脚。”
《漢語大詞典》:诉雪(訴雪)
谓申诉冤屈以求洗雪。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温将军:“我家修宗祠事发矣,卖地者之祖先鬼有 周 姓者,甚强,初控土地城隍各神,我已为诉雪矣。”
《漢語大詞典》:陈冤(陳冤)
申诉冤情。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虽陈寃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
《国语辞典》:告冤  拼音:gào yuān
陈诉冤情。《书经。泰誓》中「秽德彰闻」句下汉。孔安国。传:「民皆呼天,告冤无辜。」
《漢語大詞典》:诉屈(訴屈)
申诉冤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 恒代 之遗风乎?”
《国语辞典》:击鼓申冤(击鼓申冤)  拼音:jí gǔ shēn yuān
古时上衙门控诉冤情。如同今日上法院的「按铃申告」。如:「古时百姓受到重大冤屈,往往会上衙门击鼓申冤,以求公平裁决。」
《國語辭典》:鸣冤叫屈(鳴冤叫屈)  拼音:míng yuān jiào qū
受冤屈而口发不平的呼声。如:「他虽然鸣冤叫屈,奈何遇不到青天大老爷,仍被判刑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