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诈逆(詐逆)
欺诈、叛逆。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天下有道:“星辰散乱,日月鬭蚀,诈逆萌生,灾变并发。”《后汉书·伏隆传》:“ 梁王 刘永 ,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自求祸弃,遂封爵牧守,造为诈逆。”
分類:欺诈叛逆
《漢語大詞典》:诈泣(詐泣)
假哭。北史·阳休之传:“ 天保 之世, 魏侯 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 隋 卢思道 《劳生论》:“美言諂笑,助其愉乐,诈泣佞哀,恤其丧纪。”
《漢語大詞典》:诈诡(詐詭)
诡诈。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自荐表》:“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闲居製作,言盈数万。”《旧唐书·张濬传》:“虚诞彰于朝野,诈诡布於华夷,横草蔑闻,燎原愈急。”
分類:诡诈
《漢語大詞典》:诈谲(詐譎)
欺诈诡谲。 汉 刘向 《〈战国策〉序》:“至 秦孝公 ,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譎,苟以取强而已矣。”《淮南子·要略》:“兵略者,所以明战胜攻取之数,形机之势,诈譎之变,体因循之道,操持后之论也。”明史·云南土司传一·孟艮:“ 刀交 尝搆兵攻劫邻境,诈譎不诚,宜却其贡。”
分類:欺诈诡谲
《韵府拾遗 东韵》:诈聋(诈聋)
类隽王笠不仕佯狂诈聋
《漢語大詞典》:暴诈(暴詐)
残暴奸诈。 宋 曾巩 《筠州学记》:“刑名兵家之术,则狃於暴诈。” 清 方苞 《原人下》:“人道之失,自 战国 始。当其时,篡弑之人列为侯王,暴诈之徒比肩将相。”
分類:残暴奸诈
《漢語大詞典》:情诈(情詐)
实情与伪诈。鬼谷子·反应:“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其寃嫌久讼,歷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羣疑。”
分類:实情伪诈
《漢語大詞典》:谩诈(謾詐)
欺骗;欺诈。 明 李东阳 《遗善处士顾公墓表》:“惟谩诈殄暴者,輒誚让不少贷。”
分類:欺骗欺诈
《漢語大詞典》:雄诈(雄詐)
野心和奸诈。后汉书·孔融传:“既见 操 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
分類:野心奸诈
《漢語大詞典》:肆诈(肆詐)
肆行诈骗。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喇嘛:“ 康熙 时,以 鄂尔多斯 喇嘛肆诈,有詔穷治捕之,发内地为奴。”
《骈字类编》:外诈(外诈)
王沉释时论心怀内荏外诈刚直
《漢語大詞典》:诬诈(誣詐)
诬陷讹诈。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僧不得直,反坐诬诈,僧不胜忿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不匡那人正色起来,反责众道道:‘列位多是羽流,自然只戴板巾上船;今板巾多在,那里再有甚么百柱帽?分明是诬诈船家了。’”
分類:诬陷讹诈
《漢語大詞典》:淫诈(淫詐)
奸诈。后汉书·光武帝纪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
分類:奸诈
《漢語大詞典》:诈心(詐心)
欺诈之心。荀子·仲尼:“诈心以胜矣,彼(五伯)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荀子·王霸:“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脩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
分類:欺诈
《漢語大詞典》:诈说(詐説)
诈为说辞。韩非子·有度:“诈説逆法,倍主强諫,臣不谓忠。”
假称。《元典章·刑部十四·诈伪》:“不合虚对 张斌 诈説有皇帝圣旨,又有虎头金牌,前来 益都 做明廉暗察干军民公事。”
分類:假称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