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0,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明了意识
灭识多少
生识
近善知识
色识住
想识住
行识住
巡游旧识梦
识蕴实相
识如幻事喻
转识蕴成解脱知见身
转识蕴成般若
智识
借识力
识界聚
明了意识
【三藏法数】
谓意识依五根与五识同缘五尘,明了取境,好恶长短悉皆现前,是名明了意识。
灭识多少
【三藏法数】
谓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已,兼能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而诸邪见则未能尽断,故云灭识多少也。(第六识即意识,第七识即传送识,又云执我识。染分者,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之四惑也。)
生识
【三藏法数】
识即分别之义,谓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而能生于分别之识,及相应法,俱得增胜,是为生识也。
近善知识
【三藏法数】
谓善知识常谈善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恶法,增长一切善根也。
色识住
【三藏法数】
色即眼根所对之色。谓内意识缘于外色之时,识于色中,生喜住著,故名色识住。
想识住
【三藏法数】
想即思想。谓意识想起六尘相貌之时,识于想中,生喜住著,故名想识住。
行识住
【三藏法数】
造作之心,名为行。谓意识起诸行时,识于行中,生喜住若(编者注:「若」字误,应为「著」),故名行识住。
巡游旧识梦
【三藏法数】
谓人平昔游历之处,或有所见所闻,若美若恶,系念不舍,而形于梦也。
识蕴实相
【三藏法数】
识即分别之义。谓识是分别幻识,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识而明真空,是名识蕴实相。
识如幻事喻
【三藏法数】
识即分别之义,幻事即幻术之事也。谓如幻巾为马,幻草木为人,皆幻力所成,本无实体。以譬众生识心分别诸法,皆随境生灭,亦无有实也。
转识蕴成解脱知见身
【三藏法数】
识蕴者,即和合积聚之名。解脱知见者,知属智,知见属眼见,即无生智眼自在照了也。谓众生若能照了识心,皆是虚妄分别,则无生之智眼自在明了,此即转识蕴而成解脱知见身也。
转识蕴成般若
【三藏法数】
识即了别之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如来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无不自在,以由转识蕴而成,故云转识蕴成般若也。(大圆镜智者,如来真智,犹大圆镜也。平等性智者,如来性智观法平等也。妙观察智者,如来妙智善观诸法也。成所作智者,如来真智成所作事也。)
智识
【三藏法数】
谓于前现识之相,不了自心所现,故起分别染净之智,是名智识。论云:依于境界心起分别。是也。
借识力
【三藏法数】
借识力者,即二禅已上,无有寻伺语言,若欲说法应用,则假初禅之识而为己用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以由业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处。虽借识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二禅已上者,即三禅、四禅天也。)
【三藏法数】
借识力者,谓如二禅以上,无有寻伺语言,若欲说法应用,则借初禅眼耳身三识,以成己用。由此假他之用,非因本起,不属唯识,是故唯识难判也。(借初禅三识者,由初禅不著香味二尘,已无鼻、舌二识,惟有眼、耳、身三识。二禅已上,不著五尘,故五识俱无。若欲应用,则借初禅三识也。)
识界聚
【三藏法数】
识以分别为性,即心识也。所谓乐识、苦识、喜识、忧识,是名识界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