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0,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理性认识
吏请字识
龙蛇识阵
六宫愿识
佛类词典
一切一心识
一切种识
一百一十知识
一团心识
一识外道
二十唯识
二十唯识论疏
二十唯识顺释论
二种识
七转识
七识
《国语辞典》: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拼音:lǐ xìng rèn shì
将感性认识所获得的感觉资料,经过思考、分析所形成的概念和判断。
《分类字锦》:吏请字识(吏请字识)
唐书柳仲郢传仲郢拜京兆尹会废浮屠法尽坏铜像为钱仲郢为铸钱使吏请以字识钱者不答既淮南铸会昌字久之僧反取为钟钹云
分类:钱币
《分类字锦》:龙蛇识阵(龙蛇识阵)
苻载徐将军赞虚实知兵龙蛇识阵
分类:
《分类字锦》:六宫愿识(六宫愿识)
韩愈 华山女诗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分类:女冠
一切一心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乾栗陀耶。十识之一。(参见:识)
一切种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识之一。即第八识之异名。又名种子识。言执持一切种子而不失之识也。(参见:识)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
一百一十知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财童子所值之一百一十城善知识也。经之结文,虽言经由一百一十诸善知识,而实际所说者,祇有五十四处,遇五十五知识也(德生与有德遇于同处)。然结为一百一十知识者,在五十五知识之下,以修行有当分与胜进二者,二倍之故,故有此数也。又常曰五十三参者,谓五十五人中,文殊前后参两度。又德生与有德在同处参见,各省去一名故也。(参见:五十三知识)
一团心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密教所说肉团心同。父母所生血肉身中之一团,其状似莲华开合之心脏,为意识之所存者,故遂以心脏直解一团之心识也。(参见:肉团心)
一识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名。谓人身中有一心魂,常由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而攀缘外境,恰如六窗之室内畜猿猴者。行事钞下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猕猴遍历,根亦如是,一识外道通游。」
二十唯识
【佛学大辞典】
(书名)唯识二十论之名。
二十唯识论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名二十述记。二卷。法相宗慈恩著。释唯识二十论。
二十唯识顺释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成唯识宝生论之异名。
二种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识)
【三藏法数】
(出显识论)
〔一、显识〕,显识即第八识。谓此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而能显现一切境界,故名显识。(第八识,即藏识也。)
〔二、分别识〕,分别识,即第六意识,谓于显识中分别五尘好恶等相,故名分别识。(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七转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识中末那识已下之七识,为自第八识转生之识,故对于第八识而谓之七转识。
【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那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
七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末那识。(参见:末那识)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末那识)
【佛学次第统编】
七识者,第七识,梵名末那,译曰意,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义,了别名识,是三别义。」止观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又以前念之心为所依,而生后念之心曰意。」梁译摄论曰:「以识生依止为意。」释曰:「若心前灭后生,无间能生后心,说此名意。」又摄论云:「意以能生依止为义也。」又此识者,以由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为意识,有何分别?彼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即依主释也。此末那即第七识,故云末那识,是持业释也。唯识论曰:「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馀识故。此名异第六意识,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无始已来,无间断了别第八识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故名意识。此识为识体意,故名意识。前之第六识,以此意为所依,故名意识。因而为别二识,存梵名也。是为一切众生妄惑之根本。」
「七识十种异名」七识十种异名者:
一、七识 谓六后得名。
二、转识 谓根尘不会。
三、妄想识 谓不觉习气忽然念起。
四、相续识 谓无间生灭。
五、无明识 谓障理不明。
六、解识 谓反迷从正,能断四住烦恼。
七、行识 谓与涉玄途,顺理生善。
八、无畏识 谓三界生死,尽是我心,更无外法。
九、现识 谓照了分明,如镜显像。
十、智障识 法既妄起,恃智为怀,令真性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