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多识朝章(多识朝章)
唐书杜元颖传穆宗以元颖多识朝章尤被宠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为学士承旨
分类:馆阁
《國語辭典》:短见薄识(短見薄識)  拼音:duǎn jiàn bó shì
见识浅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浑家李氏却有些短见薄识,要做些小便宜勾当。」
《漢語大詞典》:法律意识
重视、遵守和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观念。主要反映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和评价。表现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漢語大詞典》:凡才浅识(凡才淺識)
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清 陈用光 《上翁学士书》:“ 用光 凡才浅识,无所比数。”
《漢語大詞典》:发生认识论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的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的形成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的结果。动作是外显的实际行动,运算是内化的可逆的并可协调成为系统的行动。
《漢語大詞典》:反眼不相识(反眼不相識)
犹言翻脸不认人。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识。”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谦逊》:“尝见世人……谦逊之风,良可嘉尚。及其见利则趋,见便则夺,惟恐或后于人,虽骨肉亦疎絶,契交反眼不相识。”
《分类字锦》:鸿识舞行(鸿识舞行)
沈佺期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诗 去鹤留笙吹,归鸿识舞行。
分类:重阳
《分类字锦》:鹤识神丹(鹤识神丹)
虞集 赠无尘道人诗 龙收古剑沈秋水,鹤识神丹起夜光。
分类:道士
《漢語大詞典》:闳识孤怀(閎識孤懷)
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班氏 閎识孤怀,不逮 子长 远甚。” 金松岑 《文学观》:“若夫标一义,创一例,下笔放眼,偃然若有古人之在我眼前,则閎识孤怀,窃叹古今人不数覯矣。”
《韵府拾遗 宥韵》:罕识之兽(罕识之兽)
五代史前蜀世家论麟罕识之兽也
《漢語大詞典》:寒腹短识(寒腹短識)
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识,輒不自量造语,余耻之。”
《國語辭典》:不打不相识(不打不相識)  拼音:bù dǎ bù xiāng shì
经过争执后,彼此反而更相知、更要好。也作「不打不成相识」、「不打不成相与」。
《高级汉语词典》:博识洽闻  拼音:bó shí qià wén
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国语辞典》:博闻多识(博闻多识)  拼音:bó wén duō shì
见闻广博,知识丰富。《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李业兴》:「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公子生长中原,博闻多识,必知此兽之名。」
《漢語大詞典》:博闻彊识(博聞彊識)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 博闻强识 ”。 宋 苏轼 《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 ,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