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王夷甫识石勒(王夷甫識石勒)
晋 王衍 ,字 夷甫 ,位望隆重,有识鉴。 石勒 年十四,行贩 洛阳 ,倚啸上东门。 衍 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长而为群盗,归 刘渊 ,屡将兵陷州郡。 晋 太兴 中,自称 赵王 ,旋杀 刘曜 称帝,建立 后赵 政权,于十六国中,最为强盛。事见晋书·石勒载记后以“王夷甫识石勒”喻能预识心怀异志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九龄 ﹞因奏曰:‘ 禄山 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絶后患。’ 玄宗 曰:‘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之意,误害忠良。’”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张九龄 云]‘陛下,此人有异相,留他必有后患。’[正末云]‘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留着怕做甚么?兀那左右,放了他者。’”
《分类字锦》:微妙难识(微妙难识)
史记老子传赞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分类:
《漢語大詞典》:吴人不识越境(吴人不識越境)
谓身处异地,环境生疏。《水浒传》第八四回:“目今与 辽 兵相接,只是 吴 人不识 越 境,到他地理生疏,何策可取?”
《漢語大詞典》:无般不识(無般不識)
犹百般,用尽方法。《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把个 素姐 打的起初嘴硬,渐次嘴软,及后叫姐姐,叫亲妈,叫奶奶,无般不识的央及。”
分類:百般用尽
《國語辭典》:素不相识(素不相識)  拼音:sù bù xiāng shì
向来不认识、不熟悉。《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西游记》第四回:「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
《國語辭典》:通才练识(通才練識)  拼音:tōng cái liàn shì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漢語大詞典》:通材达识(通材達識)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法。”参见“ 通才练识 ”。
《國語辭典》:通才练识(通才練識)  拼音:tōng cái liàn shì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漢語大詞典》:通元识微(通元識微)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明 张居正 《礼乐记》:“昔者, 孔子 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 文王 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於器数之间,仰遡圣人之藴者,则有司存焉。”
《漢語大詞典》:通儒达识(通儒達識)
见“ 通儒达士 ”。
《漢語大詞典》:通儒达士(通儒達士)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 班固 、 贾逵 、 郑兴 父子,并敦悦之。”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开元占经天体浑宗后:“至以日景求之,违错甚多,然其流行,布在羣书,通儒达士,未之考正。”亦称“ 通儒达识 ”。南齐书·礼志上:“ 汉 之於 周 ,世代未远, 鄗 上頽基, 商丘 餘树,犹应尚存,迷失方位,未至於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分类字锦》:通识国典(通识国典)
见上注
分类:博学
《漢語大詞典》:眼不识丁(眼不識丁)
同“ 目不识丁 ”。 宋 文天祥 《不睡》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分类字锦》:学识过之(学识过之)
南史韦睿传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分类:内外兄弟
《國語辭典》:一面之识(一面之識)  拼音:yī miàn zhī shì
只见过一次面。比喻交情不深。《水浒传》第八一回:「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也作「一面之交」。
《漢語大詞典》: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一日不識羞,三日不忍餓)
见“ 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
《漢語大詞典》: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
谓只要一时不怕羞耻,就可以多日不忍饥挨饿。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便好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把这羞脸揣在怀里,我还过去。”亦作“ 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便好道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我们靠手艺的买卖,怎害得许多羞。”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多谢相公,正是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