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5,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识处次第定
识无边处地
识遍一切处定
亲近善知识
不离知识
眼识界
耳识界
鼻识界
舌识界
身识界
意识界
会善知识难
识性
常三昧,破识处有
佛类词典(续上)
识处天定识处次第定
识无边处地
识遍一切处定
亲近善知识
不离知识
眼识界
耳识界
鼻识界
舌识界
身识界
意识界
会善知识难
识性
常三昧,破识处有
识处天定
【三藏法数】
识,即心也。谓既得空处天定已,即以识心遍缘虚空,而虚空无边;以无边故,定心复散。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现在过去未来之识,悉现定中,与定相应,心不分散。此定安隐,清净寂静,是名识处天定。
识,即心也。谓既得空处天定已,即以识心遍缘虚空,而虚空无边;以无边故,定心复散。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现在过去未来之识,悉现定中,与定相应,心不分散。此定安隐,清净寂静,是名识处天定。
识处次第定
【三藏法数】
谓人修禅定,既得虚空处定已,心缘虚空,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则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过一切无边虚空处者,既入识处,则超过虚空处也。)
谓人修禅定,既得虚空处定已,心缘虚空,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则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过一切无边虚空处者,既入识处,则超过虚空处也。)
识无边处地
【三藏法数】
识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二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三世之识,悉现定中。住于此定,清净寂静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识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二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三世之识,悉现定中。住于此定,清净寂静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识遍一切处定
【三藏法数】
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识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识遍一切处定。
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识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识遍一切处定。
亲近善知识
【三藏法数】
为修菩萨行,当远离诸恶邪见,亲近善友知识。如经所云:若有能说、信戒、多闻、布施、智慧,令人受行,即须亲近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为修菩萨行,当远离诸恶邪见,亲近善友知识。如经所云:若有能说、信戒、多闻、布施、智慧,令人受行,即须亲近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不离知识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眼识界
【三藏法数】
谓识依眼根而能见色,名眼识界。
谓识依眼根而能见色,名眼识界。
耳识界
【三藏法数】
谓识依耳根能闻诸声,名耳识界。
谓识依耳根能闻诸声,名耳识界。
鼻识界
【三藏法数】
谓识依鼻根能嗅诸香,名鼻识界。
谓识依鼻根能嗅诸香,名鼻识界。
舌识界
【三藏法数】
谓识依舌根能尝诸味,名舌识界。
谓识依舌根能尝诸味,名舌识界。
身识界
【三藏法数】
谓识依身根能觉诸触,名身识界。
谓识依身根能觉诸触,名身识界。
意识界
【三藏法数】
谓识依意根而能分别一切法相,名意识界。
谓识依意根而能分别一切法相,名意识界。
会善知识难
【三藏法数】
谓人修行,多为恶友所惑;若学道之时,得遇善知识,劝奖诱掖,令其开解,是为难也。
谓人修行,多为恶友所惑;若学道之时,得遇善知识,劝奖诱掖,令其开解,是为难也。
识性
【三藏法数】
识性即识大也。谓弥勒菩萨,往昔劫中,于日月灯明佛所,而得出家,修习唯心识定。至然灯佛出世,方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了一切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而悟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识性即识大也。谓弥勒菩萨,往昔劫中,于日月灯明佛所,而得出家,修习唯心识定。至然灯佛出世,方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了一切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而悟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常三昧,破识处有
【三藏法数】
识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常三昧。以此天以识相续不断为常,此乃定报,即非无为等常,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定报之常,亦得證此也。
识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常三昧。以此天以识相续不断为常,此乃定报,即非无为等常,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定报之常,亦得證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