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杂识
根识
附识
洽识
识考
识裁
史识
老相识
拔识
跋识
镌识
俊识
不识閒
唯识论
没见识
《漢語大詞典》:杂识(雜識)
犹杂念。《西游补》第十四回:“ 沙和尚 妖精,容貌沉深,杂识未断,非吾徒也。”
犹杂记。古人多以此名书以见义。
《韵府拾遗 职韵》:根识(根识)
净住子经云心王若正则六臣不邪须各惭愧制驭根识
《國語辭典》:附识(附識)  拼音:fù zhì
附在文章、书刊上的有关记述。
分類:附记
《漢語大詞典》:洽识(洽識)
知识丰富。北史·刘芳传:“ 刘芳 矫然特立,沉深好古,博通洽识,为世儒宗。” 元 陆友仁 《砚北杂志》卷下:“ 袁伯长 学士,博闻洽识, 江 左絶伦。”
分類:知识丰富
《漢語大詞典》:识考(識考)
指有关考证的记载。 清 恽敬 《散季敦说》:“图之上下书 程让堂 贤良、 董小查 太史所作识考,而揭敦文於其右。”
分類:考证记载
《漢語大詞典》:识裁(識裁)
识见和气度。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
《漢語大詞典》:史识(史識)
修史的见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有史裁,无史识也。”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四》:“以为中世纪在文化上,不能算黑暗和停滞,以为 罗丹 的出现,是再兴戈谛克的精神:都可以见作者的史识。”
分類:修史见识
《國語辭典》:老相识(老相識)  拼音:lǎo xiāng shì
相识已久,彼此熟悉的朋友。如:「我们都已经是老相识了,这点小事就别放在心上吧!」
分類:相识
《漢語大詞典》:拔识(拔識)
提拔赏识。子华子·晏子:“昔先大夫 中行文子 之在位也,拔识俊良,振其淹滞。”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韩荆州:“ 韩朝宗 , 思復 之子也,喜拔识后进。”
分類:提拔赏识
《漢語大詞典》:跋识(跋識)
跋文、印记、题署之类。 柴萼 《梵天庐丛录·万承风小照》:“上有 清世宗 御题诗及跋识甚伙。”
《漢語大詞典》:镌识(鐫識)
刻写的标记。 宋 王暐 道山清话:“有数银盃,知县既醉,不知下落,银盃各有鐫识。”
分類:刻写标记
《漢語大詞典》:俊识(儁識)
卓越的见识。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后来经始者,贵乎儁识通才,若 班固 陈寿 是也。”
分類:卓越见识
《国语辞典》:不识閒(不识閒)  拼音:bù shì xián
閒不住。如:「他是个不识閒的人,整天从早忙到晚。」
分类:不住
《国语辞典》:唯识论(唯识论)  拼音:wéi shì lùn
佛教典籍,一卷。世亲著。主张没有客观的外境和对象,一切的现象只是心识的变现之唯识思想。在汉译本有三种,唯识论是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陈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以及唐玄奘所译唯识二十论。
《国语辞典》:没见识(没见识)  拼音:méi jiàn shi
没有见闻、没有常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这杨编修竟是怒发冲冠,痛骂那班大老们没见识,闹出这样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