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识器
识里
识记
识鼎
哀识
物识
有见识
纪识
鄙识
被识
岁识
识序
身识
疑识
意识流
《漢語大詞典》:识器(識器)
识见器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世彦 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 杨侯 淮 之子。”
分類:识见器量
《韵府拾遗 纸韵》:识里(识里)
田沉明赋既临表以识里仍察阴而辩阳
《漢語大詞典》:识记(識記)
心理学名词。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
《韵府拾遗 迥韵》:识鼎(识鼎)
苏轼石鼓歌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漢語大詞典》:哀识(哀識)
爱重赏识。《后汉书·杨秉传》:“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又以薄学,充在讲劝,特蒙哀识。”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华覈 连上疏救 曜 曰:‘ 曜 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
《漢語大詞典》:物识(物識)
犹物色。访求结识。 孙中山 《建国方略·有志竟成》:“当予肄业於 广州 博济医学校也,於同学中物识有 郑士良 号 弼臣 者,其为人豪侠尚义,广交游,所结纳皆江湖之士,同学中无有类之者。”
《国语辞典》:有见识(有见识)  拼音:yǒu jiàn shì
有知识见闻。《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我说贵省抚台是个极有见识的,区区小事,没有个商量不通。」
《漢語大詞典》:纪识(紀識)
记住;记载。纪,通“ 记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传文纪识恐忘。”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 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纪识本末,标目裁篇,后之纪传,悉源乎此。”
分類:记住记载
《漢語大詞典》:鄙识(鄙識)
谦称自己的见识。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窃以私见鄙识,窥测万一如此。”
《漢語大詞典》:被识(被識)
缀在被子边缘的丝条。古人用作识别被子上下头的标记,故称。礼记·丧服大记“紟五幅,无紞” 汉 郑玄 注:“紞以组类为之,缀之领侧,若今被识矣。” 孔颖达 疏:“领为被头,侧谓被旁。识谓记识。言缀此组类於领及侧,如今被之记识。” 清 吴廷华 仪礼章句卷十二:“紞,被识也。被本无首尾,生时恐前后互换,故有紞记之;死者一定不復易,无用识也。”
《骈字类编》:岁识(岁识)
苏若兰回文寒岁识凋松贞物知终始
《分类字锦》:识序(识序)
杜甫 杜鹃诗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分类:鸿雁
《漢語大詞典》:身识(身識)
佛教语。“六识”之一,由身体接触外界事物所获得的认识。佛教以身为触根,故称。 南朝 梁 江淹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参见“ 六识 ”、“ 六根 ”。
《漢語大詞典》:疑识(疑識)
费解的款识。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铜虹晓虹:“器物疑识有 王氏 铜虹烛锭。虹与缸同,如 汉 赋‘金缸衔壁’, 唐 诗‘银缸斜背解明璫’之类也。”
分類:款识
《国语辞典》:意识流(意识流)  拼音:yì shì liú
1.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称人类的精神现象。其以为精神作用虽常变动,其现象则相续而起,无时或断,诸精神现象实皆溶成一片,犹如水滴相连,故称为「意识流」。
2.二十世纪新兴的一种小说手法。运用心理学知识,无限制的或只选择有意识的,记录一个人心理意识的发展经验。由于人的意识非理性控制,而似流水般到处自由流窜,因而称为「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