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显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识论二种识之一。阿梨耶识之异名。阿梨耶识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能显现一切之境界,故名显识。见显识论,三藏法数五。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含藏一切善恶的种子,能显现一切的境界。
【三藏法数】
显识即第八识。谓此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而能显现一切境界,故名显识。(第八识,即藏识也。)
显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显识经之略名。二卷,唐地婆诃罗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之异译也。
显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梁真谛译。说三界但有显识(即阿梨耶识)与分别识(即意识)之二种识。
八识田
【佛学常见辞汇】
所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一切种子,都收藏在第八识里,遇到缘,就会发行现行,像是田地放下了种子就会生出果来一样,所以叫做田。
八识二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惑證真,故称为八识二无我。
阿赖耶识
【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条。
【三藏法数】
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此识能含藏善恶诸法种子,即第八识也。
【三藏法数】
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以其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故也。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体本清净。又如明镜,能含万像。若以染分言之,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即前七种识境皆是也。若以净体言之,即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也。(四分者,一、相分,即形相。谓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义、相状,皆由第八识此分而生,如镜中所现之影像也。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谓此识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也。三、自證分。自證所具之法,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證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持其明,能含众像也。四、證自證分。證,即能證之体。自證,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證分、见分、相分,皆不离此分,是第八识本体如镜之背也。梵语摩尼,华言离垢。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
【三藏法数】
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体本清净;又如明镜,能含万像。若以染分言之,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此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即前七种识境皆是也。若以净体言之,即本觉心源,离念清净,等虚空界,即后之庵摩罗识是也。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是名藏识。若转此识,即成佛果。(四分者,一相分,相即形相,谓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义相状,皆由第八识此分而生;如镜中所现之影像也。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谓此识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也。三自證分,自證取具之法,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證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持其明,能含众像也。四證自證分,證即能證之体,自證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證分,见分相分皆不离此分,是第八识本体,如镜之背也。梵语摩尼,华言离垢。根身者,眼等诸根色身也。)
阿梨耶识
【佛学常见辞汇】
即阿赖耶识。
第七识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末那识,为我法二执的根本。
万法唯识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都是由识而显现,在它们的生起上,心识的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转识成智
【佛学常见辞汇】
转凡夫有漏的八识成为佛的四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六识,兹明须转。即谓净六根不著六尘,自能转其六识。所谓转其六识者,即转诸染识成净智也。盖识体即智,为染所覆则成识,能转于净则成智。六识妄事分别,所以成此六种染识;不事分别,即成无分别净智矣!
本识转识
【佛学次第统编】
据唯识论说分本识转识。
一、本识 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曰本识。
二、转识 对馀之七识曰转识,即七转识是也。谓由本识而转生末识也。
六识(二)
【佛学次第统编】
六识者,第六意识。言意识者,依意根而起,了别法境之心王也。有四种之别:
一、独头意识 不与他之五识俱起,独起而汛缘十八界之意识也。此在散心,于三量中,必为比非之二量,然此独头之释,就六识言。若就八识言,则尚与末那识阿赖耶识俱起,非独头现行也。
二、五同缘意识 与他五识同时而起,与彼共缘其境,明了依之意识也,是心之现量。
三、五俱意识 亦曰明了意识,与五识同时而起,缘五境,傍缘十八界之意识也,是通于现比非三量。
四、五后意识 生于五俱意识之后念,缘前念五境之境,及缘他一切法之意识也,是全与独头意识相同。
「五种意识」又分为五种意识者:
一、定中独头 缘定中境,有事有理,事有极略极迥及定自在所生法处诸色。
二、散位独头 缘受所引色,及遍计所起诸法处色,如缘空花镜像所生者,并法处摄。
三、梦中独头 缘梦中境。
四、明了意识 依五根门与前五识同缘五尘。
五、乱意识 于五根中狂乱而起,如患热病,见青为黄,非是眼识,是此缘故。
「六识十种异名」十种识名者:
一、六识 谓从根得名。    六、分别事识 谓能辨前境。
二、意识 谓能筹量是非。   七、人我识 谓所在坏地。
三、攀缘识 谓能应涉尘境。  八、四住识 谓爱业牵生。
四、巡旧识 谓遍缘五尘。   九、烦恼障识 谓令正解不生。
五、波浪识 谓念念流散。   十、分段死识 谓感报终尽心境两别。
诸识所依所缘
【佛学次第统编】
八识所依所缘:
一、眼识 眼根为所依,色境为所缘。
二、耳识 耳根为所依,声境为所缘。
三、鼻识 鼻根为所依,香境为所缘。
四、舌识 舌根为所依,味境为所缘。
五、身识 身根为所依,触境为所缘。
六、意识 依于末那遍缘一切处。
七、七识 依赖耶缘彼见分。
八、八识 依末那缘种子根身器界。
诸识俱有所依
【佛学次第统编】
诸识俱有所依者:
一、五识俱有所依有四:
一、同境依 谓五色根共取现境,故得此名。
二、分别依 谓第六识,与依同缘分别境故。
三、染净依 谓第七识,五识以由此识染污而成有漏,由此识净而成无漏,故得此名。
四、根本依 谓第八识,五识依此而得生故。
初不共依,馀三共依,谓彼此同依,非一识依,名为共依。唯一识依,非馀色依,名不共依。
二、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初不共依,后是共依。
三、第七末那俱有所依,但有一种,谓第八识,是不共依。
四、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是不共依。
诸识生缘
【佛学次第统编】
诸识生缘者。
一、眼识现行,若依肉眼,具九缘生,所谓一、空,二、明,三、根,四、境,五、作意,六、根本第八,七、染净第七,八、分别第六,九、能生种子。若依天眼,唯除明空。
二、耳识依八,除明。
三、鼻、舌、身三依七,除空。
四、第六依五,根、境、作意、根本第八、能生种子。
五、第七八识以四缘生,谓一、俱有依,二、所缘,三、作意,四、能生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