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李茂林子。为名陶工时大彬高足弟子。制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仲芳尝手一壶视其父曰:“老兄,这个何如?”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以后风气终于以文巧相竞。今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所作由大彬自署款识者。时人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语。一时与时大彬、徐友泉并称壶家三大妙手。
《漢語大詞典》:识者(識者)
有见识的人。《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识者,谓有识之人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漢語大詞典》:智识者(智識者)
知识分子。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但在当时,却尽了重大的职务,使劳动者和革命者的或一层因此而奋起,使民众主义派智识者发生了动摇。”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Lunacharski族本是半贵族的大地主系统,曾经出过很多的智识者。”
分類:知识分子
《國語辭典》:耳根  拼音:ěr gēn
1.耳边。如:「耳根清净。」《红楼梦》第七七回:「又向迎春耳根说:『好歹打听我受罪,替我说个情儿,就是主仆一场。』」
2.耳的根部。如:「她的短发与耳根齐。」
3.佛教用语。指听觉神经。为六根之一。《大智度论》卷一:「闻用耳根闻耶?用耳识闻?用意识闻耶?」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漢語大詞典》:叩击(叩擊)
(1).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后以“叩击”比喻向有学识者发问。 宋 范仲淹 《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 许渤 ﹞復通经术,长於论议,苟非叩击,似不能言。”
(2).敲击。多指敲门。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医生遇鬼:“医復冒雨而走,遥认一亲戚之宅,极力叩击。”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年青的时候他告诉我的一句话,就又来叩击我的心扉。”
《國語辭典》:儇薄  拼音:xuān bó
轻佻无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四。罗隐》:「罗隐见曰:『此我句,失之久矣,乃为吾师所丐得。』识者鄙其儇薄大甚。」
《漢語大詞典》:伤辞(傷辭)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礼记·曲礼上“知生者弔,知死者伤” 唐 孔颖达 疏:“若存之与亡并识,则遣设弔辞、伤辞兼行。若但识生而不识亡,则唯遣设弔辞,而无伤辞。若但识亡,唯施伤辞,而无弔辞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正赍送》:“古者弔有伤辞,謚有誄,祭有颂,其餘皆祷祝之辞,非箸竹帛者也。”
《國語辭典》:贻笑大方(貽笑大方)  拼音:yí xiào dà fāng
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参见「见笑大方」条。《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若遇一烦难之缺,转恐才不胜任,必致贻笑大方。」《精忠岳传》第一○回:「小生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
《国语辞典》:简在帝心(简在帝心)  拼音:jiǎn zài dì xīn
为皇帝所知晓、赏识者。《元史。卷一六七。王恽传》:「今虽不能一一择任守令,而行省官僚如平章、左丞尚缺,宜特选清望素著,简在帝心,文足以抚绥黎庶,武足以折冲外侮者,使镇静之,庶几治安可期矣。」《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他老大人官声甚好,早已简在帝心,将来润翁引见之后,指日就要放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