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
词典
1
分类词汇
8
分类词汇
不克
识虑
识道
识察
奖知
识义
识体
识遇
《國語辭典》:
不克
拼音:
bù kè
1.不能。如:「不克出席」。《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2.不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国演义》第七○回:「韩浩曰:『愿借精兵三千击之,当无不克。』」
分類:
不能
制胜
战胜
做到
不可
识知
马王
《漢語大詞典》:
识虑(識慮)
(1).识知与思虑。
《
管子·宙合
》
:“苟信是,以有不可先规之,必有不可识虑之。”
(2).见解与谋略。 宋
欧阳修
《
归田录
》
卷一:“至此始知公言简而得其要,由是服其识虑之精。”
《
宋史·吕公著传
》
:“其识虑深敏,量閎而学粹,遇事善决,苟便於国,不以私利害动其心。”
《东周列国志》
第九六回:“此其识虑非常,臣是以知其可将也。”
分類:
见解
识知
与谋
思虑
谋略
《漢語大詞典》:
识道(識道)
(1).识知圣道。 汉
扬雄
《法言·吾子》
:“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覩其识道也。” 晋
陆机
《叹逝赋》
:“感秋华於衰木,瘁零露於丰草,在殷忧而弗违,夫何云乎识道。”
(2).识途。
《
文选·马融〈长笛赋〉
》
:“山鸡晨羣,壄雉晁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由衍识道,噍噍讙譟。” 吕向 注:“鸟兽行识其道。”
分類:
识知
圣道
《漢語大詞典》:
识察(識察)
识知察觉。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第三表》
:“葵藿微诚,已蒙识察。” 清
唐孙华
《种树》
诗:“君自不识察,虽悔那可追。”
分類:
识知
察觉
《漢語大詞典》:
奖知
赏识知遇。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
:“窃念臣不逮人,遭逢有素,束带从事四十餘年,荷三朝之奬知,歷二省之清要。”
分類:
赏识
识知
知遇
《漢語大詞典》:
识义(識義)
识知义理。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
:“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明
邵璨
《香囊记·家门》
:“传奇莫作寻常看,识义由来可立身。”
分類:
识知
义理
《漢語大詞典》:
识体(識體)
识知体要;懂得道理。
《
儿女英雄传
》
第十二回:“若听那个女孩子的那番仗义,这个女孩儿的这番识体,都叫人可感可疼。”
分類:
识知
体要
懂得
得道
道理
《漢語大詞典》:
识遇(識遇)
赏识知遇。
《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
:“ 先主 亦以为奇,数令 羕 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
《
周书·萧世怡传
》
:“ 隋文帝 辅政,引为丞相府典籤,深被识遇。”
分類:
赏识
识知
知遇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