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證实(證實) 拼音:zhèng shí
證明确切属实。如:「消息业经有关方面證实。」
《漢語大詞典》:指实(指實)
(1).指明实际情况。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
《旧唐书·薛登传》:“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2).犹实据。
《西游记》第三九回:“正是 老孙 思无指实,与弟 八戒 ,夜入园中,打破花园,寻着埋藏之所。”
(3).核实。指,通“ 稽 ”。
《荀子·正名》:“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三》:“指应读作稽……指实亦稽实也。”一说为指明实事,见 杨倞 注。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我记得Lombroso所做的一本书--大约是
《天才与狂人》,请读者恕我手头无书,不能指实。”
(4).证实。指,通“ 稽 ”。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谁知他定要见丈夫的骨血,方能指实。”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上命军机大臣传讯,未能指实,蒙恩不谴。”
《國語辭典》:坐实(坐實) 拼音:zuò shi
变成真实,落实。如:「没想到一语成谶,当时脱口而出,今日却坐实了。」
《漢語大詞典》:征验(徵驗)
(1).证据;事实根据。 汉
刘歆 :“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钟会
《檄蜀》,徵验甚明; 桓公
《檄胡》,观衅尤切。”
(2).应验;证实。 宋 徐铉
《稽神录·建州狂僧》:“ 建州 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动,多有徵验。” 清
张惠言 《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余往尝疑 郑君 笺
《诗》,以婚期尽仲夏以前,於经无所徵验。”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
《國語辭典》:左證 拼音:zuǒ zhèng
1.證明、證实。《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證其谬,当以古文为正。」也作「佐證」。
2.可信的證据。清。薛福成〈复许大臣书〉:「万一系数十百年旧设之卡伦,即此可为我地之左證,似宜先与辩明以留馀地,否则恐俄人得步进步。」也作「佐證」。
《漢語大詞典》:征见(徵見)
犹证实。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四节:“因为其中有些是 周 器的滥入,也有是器盖不分,一器析而为两器的,但大体足以征见当时的青铜器已很发达。”
《漢語大詞典》:正譣
证实;验证。譣,应验。 三国 魏
张揖 :“皆解家所説先师口传,既无正譣圣人所言,是故疑不能明也。”
《國語辭典》:结实(結實) 拼音:jiē shi
1.坚固、扎实。《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来是一位女学生身体太胖了,椅子不结实,腿儿折了,几乎仰翻过去。」
2.强健。《西游记》第二○回:「想我老孙虽小,颇结实,皮裹一团筋哩!」
3.肯定。《野叟曝言》第二五回:「咱就收拾起来,爷再合他说结实著。」
《國語辭典》:风谣(風謠) 拼音:fēng yáo
风俗歌谣。《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李合传》:「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文选。左思。三都赋序》:「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
《國語辭典》:考据(考據) 拼音:kǎo jù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證」。
《國語辭典》:考据学(考據學) 拼音:kǎo jù xué
诠释古书,求其證据,辨其真伪的学问。也称为「考證学」。
《漢語大詞典》:徵信
考核证实;取信,凭信。 唐
柳宗元 :“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 清
方苞 《台拱冈墓碣》:“豫为铭幽之文,其言视不肖子 苞 为可徵信於后世。” 沈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故大之如二
《雅》三
《颂》,既在在为国故朝章所寄;小之即閭巷歌謡,所陈者不出一乡一里之间,而语本天真,事皆徵信,寥寥短章,亦实为一方志乘之所自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志怪之作,
《庄子》谓有齐谐,
《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徵信。”
《國語辭典》:考證 拼音:kǎo zhèng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明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据」。
《漢語大詞典》:傅左
陈述证实。
《新唐书·杨虞卿传》:“御史大夫 李固言 素嫉 虞卿 周比,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 虞卿 詔狱。”
《國語辭典》:验左(驗左) 拼音:yàn zuǒ
證据。《新唐书。卷一四五。窦参传》:「宣武刘士宁饷参绢五千,湖南观察使李巽故与参隙,以状闻,又中人为之验左,帝大怒,以为外交戎臣,欲杀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