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5
词典
1
分类词汇
34
共35,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词典
讽喻
分类词汇
剀讽
微文
微辨
托讽
笔谏
向言
怨句
书厨
微讽
风切
讽兴
讽劝
讽论
谐隐
《漢語大詞典》:
讽喻(諷喻)
见“ 讽諭 ”。
分類:
讽喻
《國語辭典》:
讽谕(諷諭)
拼音:
fèng yù
讽谏告谕。《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分類:
讽谕
委婉
言语
劝说
《漢語大詞典》:
剀讽(剴諷)
讽喻。
《
新唐书·杜如晦传
》
:“监察御史 陈师合 上
《拔士论》
,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剴讽 如晦 等。”
分類:
讽喻
《國語辭典》:
微文
拼音:
wéi wén
1.隐微讽谏的文辞。《文选。班固。典引》:「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明。邵璨《香囊记》第三出:「春秋以褒贬为义,属词比事,微文隐义。」
2.繁苛的法律条文。《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
分類:
苛细
隐寓
礼节
讽喻
法律
律条
文辞
法令
条文
细小
《漢語大詞典》:
微辨
亦作“ 微辩 ”。 隐约而委婉地讽喻。
《
礼记·儒行
》
:“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
《孔子家语·儒行》
作“微辩”。
分類:
隐约
委婉
讽喻
《國語辭典》:
托讽(託諷)
拼音:
tuō fèng
借他事以抒表己意。如:「这篇文章表面上是颂古,实则借古喻今,托讽时事。」
分類:
寄托
讽喻
《國語辭典》:
笔谏(筆諫)
拼音:
bǐ jiàn
借书法之理寄托讽谏。《旧唐书。卷一六五。列传。柳公绰》:「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宋。
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
二首之二:「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分類:
借用
书法
运笔
道理
讽喻
劝谏
《漢語大詞典》:
向言(嚮言)
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嚮,通“ 响 ”。
《
晋书·五行志中
》
:“ 吴孙休 时, 乌程 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於此而闻於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清
钱谦益
《嚮言》
诗序:“善听嚮言者,莫如圣人。有瞻言之圣人,言从作乂,而天下无嚮言之咎矣。”
分類:
古籍
特异
建言
言讽
讽喻
明察
下情
《漢語大詞典》:
怨句
(1).讽喻的诗句。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
诗:“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閒官敢推引。”
(2).指抒写哀怨的诗词。 宋
陆游
《临江仙·离果州作》
词:“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
分類:
讽喻
抒写
诗句
哀怨
诗词
《國語辭典》:
书厨(書廚)
拼音:
shū chú
1.藏书的匮子。
2.比喻学识渊博,博学强记的人。《宋史。卷三四七。列传。吴时》:「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3.讥讽读书多却不能灵活运用的人。《南齐书。卷三九。列传。陆澄》:「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分類:
藏书
讽喻
学问
读书
橱柜
人
运用
《漢語大詞典》:
微讽(微諷)
微言劝谏;暗中讽喻。
《
韩非子·内储说下
》
:“ 吕仓 , 魏王 之臣也,而善於 秦 荆 ,微讽 秦 荆 令之攻 魏 ,因请行和以自重也。”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谐隐
》
:“昔 齐威 酣乐,而 淳于 説甘酒; 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
《好色》
: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元
顾瑛
《至正十一年冬秉烛相对如梦寐》
诗:“谈玄味妙理,謔笑杂微讽。”
分類:
劝谏
暗中
讽喻
《漢語大詞典》:
风切(風切)
讽喻切责。 宋
阮阅
《
诗话总龟后集·隐逸门
》
:“ 淮南小山 作
《招隐》
,极道山中穷苦之状,以风切遁世之士使无遐心,其旨深矣。”
分類:
讽喻
切责
《漢語大詞典》:
讽兴(諷興)
借物起兴以讽喻。 唐
元稹
《授张籍秘书郎制》
:“
《传》
云:‘王泽竭而诗不作。’又曰:‘采诗以观人风。’斯亦警予之一事也。以尔 籍 雅尚古文,不从流俗,切磨讽兴,有助政经。”
分類:
起兴
讽喻
《漢語大詞典》:
讽劝(諷勸)
讽喻劝勉。
《
后汉书·班固传上
》
:“ 固 感前世 相如 、 寿王 、 东方 之徒,造构文辞,终以讽劝,乃上
《两都赋》
,盛称 洛邑 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呼梦么》
:“其家人忧之,请以 陆生 事演成
《梦呼么》
十有六折,以资讽劝。” 朱自清
《国文教学·论朗读》
:“作者在清华大学一个集会里也试过 浑家先生 的
《奉劝大爷》
(二十五年二月三日
《立报》
),那是讽劝 胡汉民 先生的。”
分類:
讽喻
劝勉
《漢語大詞典》:
讽论(諷論)
讽喻议论。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才略
》
:“而
《集灵》
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於讽论,不及丽文也。”
《
北史·恩幸传·和士开
》
:“ 士开 见人将加刑戮,多所营救,既得免罪,即令讽论,责其珍宝,谓之赎命物。”
分類:
讽喻
议论
《漢語大詞典》:
谐隐(諧隱)
犹言微言讽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郑涉》
:“ 刘玄佐 镇 汴 ,尝以谗怒,欲杀军将 翟行恭 ,无敢辨者,处士 郑涉 能谐隐,见 玄佐 曰:‘闻 翟行恭 抵刑,愿付尸一观。’ 玄佐 怪之。对曰:‘尝闻枉死人面有异,一生未识,故借看耳。’ 玄佐 悟,乃免。”
分類:
言讽
讽喻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