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讼怨(訟怨)
争吵、怨恨。 宋 晁补之 《书陈唐父绵州守遗爱事后》:“夫 子产 古之遗爱,亦可谓善人者非耶?而用其民一年,不惟未信而已也,至相与讼怨而蘄杀之;三年而后,怨者化而怀,仇者慕而如父母然。”
分類:争吵怨恨
《漢語大詞典》:讼罪(訟罪)
解辩罪过。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使 长安 丞按 贤 ,尉史 禹 故劾 贤 为骑士屯 霸上 ,不诣屯所,乏军兴。 贤 父上书讼罪,告 广汉 ,事下有司覆治。”
分類:罪过
《漢語大詞典》:雅讼(雅訟)
见“ 雅颂 ”。
《國語辭典》:雅颂(雅頌)  拼音:yǎ sòng
雅、颂为《诗经》一书中诗的体裁。亦指中正和平或太平盛世的音乐。《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分类字锦》:献而学讼(献而学讼)
吕氏春秋: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襦裤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分类:
《漢語大詞典》:熄讼(熄訟)
平息争议。 清 魏源 《〈大学〉古本叙》:“今虽熄讼,而补传未去,错简未復,则《大学》之谊不章。”
《高级汉语词典》:兴词构讼
告状;打官司
《國語辭典》:刑事诉讼(刑事訴訟)  拼音:xíng shì sù sòng
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以及应如何处罚所进行的一切行为。
《漢語大詞典》:刑事诉讼法(刑事訴訟法)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中国法制报》1984.11.26:“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
《國語辭典》:酗讼(酗訟)  拼音:xù sòng
因酗酒闹事而争讼。《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是时年谷屡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讼。」
分類:酗酒争讼
《漢語大詞典》:小讼(小訟)
有关小事的诉讼。周礼·地官·司市:“胥师贾师,涖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分類:小事诉讼
《漢語大詞典》:新讼(新訟)
刚投控的诉讼案件。隋书·循吏传·辛公义:“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国语辞典》:诉讼担保(诉讼担保)  拼音:sù sòng dān bǎo
民事诉讼中,为确保原告日后对于被告履行费用之义务,法院因被告的申请,得以裁定命令原告提存现金或相当之有价證券,以供诉讼费用之担保。
《国语辞典》:诉讼费用(诉讼费用)  拼音:sù sòng fèi yòng
指因诉讼程序支出的费用。由原告或声请人先行缴纳,通常由败诉之当事人负担,法院亦得酌量情形,命两造分担。證人旅费、鉴定费等,也属于诉讼费用。
《国语辞典》:构讼不息(构讼不息)  拼音:gòu sòng bù xí
诉讼之事不能停止。指官司一直缠身,无法解决。如:「他自从公司倒闭之后,就长年构讼不息。」
《国语辞典》:非讼事件(非讼事件)  拼音:fēi sòng shì jiàn
国家为保护私权,由法院依声请而为必要之干预、措施或裁定者,称为「非讼事件」。包括民事非讼事件与商事非讼事件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