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16,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4 95 下一页
僧粲( 孙 号 三国论师 )
僧昙伦( 孙 号 三国论魁 )
刘迦论(别称 皇王 )
乞黎拔布(别称 弃芒论芒赞 )
论弓仁( 酒泉郡公 忠 )
论惟贞( 瑀 萧国公 )
崔论
论惟明( 大 )
齐论
论惟贤(字 惟贤 西平郡公、成国公 )
臧论道
乌孙讹论
完颜晏(名 斡论 广平郡王 )
乌古论蒲鲁虎
其它辞典(续上)
僧法论( 孟 )僧粲( 孙 号 三国论师 )
僧昙伦( 孙 号 三国论魁 )
刘迦论(别称 皇王 )
乞黎拔布(别称 弃芒论芒赞 )
论弓仁( 酒泉郡公 忠 )
论惟贞( 瑀 萧国公 )
崔论
论惟明( 大 )
齐论
论惟贤(字 惟贤 西平郡公、成国公 )
臧论道
乌孙讹论
完颜晏(名 斡论 广平郡王 )
乌古论蒲鲁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南郡人,俗姓孟。初住荆州天皇寺,博通内外,词理锋挺。后梁明帝萧岿礼重之。隋文帝时,召入道场,后住京师日严寺。文帝幸仁寿寺,法论特蒙接对。炀帝在东宫时,优礼弥厚。即位后,特赐木皮袈裟,寻随驾至洛。卒年七十八。有集。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孟氏。南郡人。初住荆州天皇寺。旋自引去。隐青溪之覆舟山。业成实。尤善属文。梁明帝雅重之。屡徵召不赴。炀帝在蕃邸。躬礼致之。追入京辇。住日严寺。谒文帝于仁寿宫。诏于大宝殿赐净馔。论在座上诗颂德。帝嘉叹。炀帝在春宫。宠眷弥厚。大业元年。将移东门。诏赐千秋树皮袈裟一领。帛五百段。毡四十领。皇后赐狐腋皮坐褥法服等。因随驾至洛。未几而卒。年七十八。论志欲以粉藻黼黻宗乘。尝续传名僧。无所就。有别集八卷。行世。续高僧传·卷第九 义解篇五
释法论。姓孟氏。南郡人。初住荆州天皇寺。博通内外。词理锋挺。隐沦青溪之覆舟山。味重成实研洞文采。谈叙之暇命笔题篇梁明帝重其雅素厚礼徵召。而性在虚闲不流世供。葛屦蒲服用卒生年。隋炀在蕃远闻令德。召入道场晨夕赏对。王有新文颂集。皆共询谋。处俗传扬亟移岁序。后入京辇住日严寺。文帝时幸仁寿。论往谒见特蒙接对。躬事展礼。帝美其清悟。为设净馔于大宝殿。登即在坐。上诗叙谈帝德宫观宏丽今古。高祖重加叹赏。及晋王之处春坊。优礼弥厚。中使慰沃启疏相寻。大业元年将移东阙。下敕赐千秋树皮袈裟十领帛五百段毡四十领。皇后赐狐掖皮坐褥及法服等物。故其道望帝后咸供之隆重为类此也。因随驾至洛。不久而终。时年七十八矣。皇上哀悼赙赠有加。仍敕所在。传送葬于荆楚。自论爰初莅法。崇尚文府。虽外涉玄儒。而内弘佛教。所以缀采篇什。皆叙释风。当即缵叙名僧。将成卷帙。未就而卒。本遂不行。顾惟高德有坠者众矣。有别集八卷行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姓孙氏。汴梁陈留人也。幼年游学河北河南。东西关陇。备历齐陈周境。工问难。善机谲。自号为三国论师。开皇十年。诏住京师兴善寺。十七年诏补为二十五众第一摩诃衍匠。故著十种大乘论。谓一通二平三逆四顺五接六挫七迷八梦九相十中道也。仍于总化寺敷通。以摄学众。又著十地论两卷。仁寿二年。诏诸州置塔。内出所藏舍利。选天下有道僧行分往以葬。且约同日下坎。帝于内道场。盛作功德。以候四方瑞应之报。粲率洪遵律师等陛辞。帝曰。法师等可遂因化事。以荣还乡壤。粲获葬舍利于汴州广福寺。其光景香气之瑞。详于别录。仁寿之季。复以葬之滑州脩德寺。其光景香气。愈益奇炽。帝屡加叹赏。有道士褚揉者。善庄老。一日诏公卿毕集。讲老子。唯沙门不许预坐。粲闻之。率门人十馀。𢹂行床。排防卫。径至其地而坐。揉方序王。且未命文。而粲即抗言激刺。然词若俳谑。而义寔张诠。席因散。或以闻。帝曰。朕得与此人同时。顾非福邪。齐王暕钦渴谈论。时沙门吉藏得玄辩名。王每欲摧挫之。大业五年。大张法筵于其第。会者三十馀人。请藏升座。粲命章标问。听者谓藏无以酬。及藏牒难接解。又谓粲必无以嗣进。如是往还四十馀番。藏犹开析不滞。王止之。更令次座续答。粲续问又二三十番而退。王起执粲手而谢曰名不虚得。名不虚得。赠麈尾什物。以褒显之。 九年卒于兴善。春秋八十五。弟子僧鸾僧凤。鸾返俗出仕。凤别有传。续高僧传·卷第九 义解篇五
释僧粲。姓孙氏。汴州陈留人也幼年尚道游学为务。河北江南东西关陇。触地皆履靡不通经。故涉历三国备齐陈周。诸有法肆无有虚践。工难问善博寻。调逸古今风徽遐迩。自号为三国论师。机谲动人是所长也。开皇十年迎入帝里。敕住兴善。频经寺任。缉谐法众治绩著声。十七年下敕。补为二十五众第一摩诃衍匠。故著十种大乘论。一通二平三逆四顺五接六挫七迷八梦九相即十中道。并据量经论。大开轨辙亦初学之巧便也。仍于总化寺敷通此论以摄学众。又著十地论两卷。穷讨幽致散决积疑。仁寿二年文帝下敕置塔诸州。所司量遣大德多非暮齿。粲欲开阐佛种广布皇风。躬率同伦洪遵律师等。参预使任。及将发京辇面别帝庭。天子亲授灵骨。慰问优渥。粲曰。陛下属当佛寄弘演圣踪。粲等仰会慈明。不胜欣幸。岂以朽老用辞朝望。帝大悦曰。法师等岂又不以欲还乡壤亲事弘化。宜令所司备礼各送本州。粲因奉敕。送舍利于汴州福广寺。初达公馆。异香满院充塞如烟。及将下塔。还动香气如前蓬勃。又放青光映覆宝帐。寺有舍利亦放青光。与今送者光色相糺。又现赤光当佛殿上可高五尺。复现青赤杂光在寺门上。三色交映良久乃没。粲具表闻。详于别传。仁寿年末。又敕置塔于滑州修德寺。初停馆宇。夜放黄光遍满一室。千人同见。后放五色食顷方灭。自尔求者辄现。不可殚言。及至塔寺夜别放光。乃照一寺。与昼无别。有赵威德者。患目积年。蒙照平复。当下塔日又放光明。塔上空云五色间错。或如贤圣仙人龙凤林树等象。峙于云内。数万士女嗟咏成音。前后往使皆感灵瑞。文帝叹重更加敬仰。时李宗有道士褚揉者。乡本江表。陈破入京。既处玄都。道左之望探微辩妙拟阐三玄。学鲜宗师情无推尚。每讲庄老粲必听临。或以义求或以机责随揉声相即势沈浮。注辩若悬泉。起啭如风卷。故王公大人莫不解颐抚髀讶斯权变。常下敕令揉讲老经。公卿毕至。惟沙门不许预坐。粲闻之不忍其术。乃率其门人十馀。携以行床径至馆所。防卫严设都无畏惮。直入讲会人不敢遮。揉序王将了。都无命及。粲因其不命。抗言激刺。词若俳谑义寔张诠。既无以通。讲席因散。群僚以事闻上。帝曰。斯朕之福也。得与之同时。隋齐王[日*东]。见礼下筵钦兹叹咽。常欲见其谈说。故致于法会。有沙门吉藏者。神辩飞玄望重当世。王每怀摧削将倾折之。以大业五年于西京本第盛引论士三十馀人。令藏登座咸承群难。时众以为荣会也。皆参预焉。粲为论士。英华命章标问义筵。听者谓藏无以酬及。牒难接解。谓粲无以嗣。往还抗叙四十馀翻。藏犹开析不滞。王止之。更令次座接难。义声才卷。粲又续前难。势更延累。问还得二三十翻终于下座莫不齐尔。时人异藏通赡坐制勍敌重粲继接他词慧发锋挺。从午至夕无何而退。王起执粲手而谢曰。名不虚称。见之今日矣。躬奉麈尾什物。用显其辩功焉。而行摄专贞不贪华望及禅定郁起名德待之。道行既隆最初敕命。粲以高位厚味沈累者多。苦辞不就。以大业九年卒于兴善。春秋八十有五。弟子僧鸾僧凤。并以继轨驰名。鸾本姓王。名为大业。八岁通礼。十岁讲传于江都。夙有惊俗之誉。及投簪佛种。经论有闻。隋末返俗。唐初出仕。位至给事中。凤有别传。自光徽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6 【介绍】: 隋唐时僧。汴州浚仪人。俗姓孙。年十三出家。受戒后,不读经礼佛,唯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以念心为志。隋文帝仁寿二年,召住京师大庆严寺。卒年八十余。其参禅之偈,六祖慧能曾称之。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汴之浚仪孙氏子。年十三。依脩福寺端禅师出家。端习次第观。尝诲之曰。汝系心鼻端。可得定也。伦曰。若有散心。则系鼻端。心本不散。则又何以系为。自是每坐辄定。后为师送钵上堂。未至堂顷。卓然跏趺入定。而持钵自若。师大加赏识。异时谓曰。去昏障譬犹剥葱。要当重重去尽。然后得净。伦答以为本来无葱。又奚庸剥。师独以其根器非常。而阴敬之。且不敢役使。虽礼佛看经。犹莫之务。但扫一房终日闭户。四威仪中。离念而已。偶命之直岁。守护僧物。每戒其下。勿以僧粥食犬。其下漫弗听。犬则呕粥。其下又以为偶然尔。食犬粥如常时。于是犬群呕粥僧前。若有物使之者。其下始大惧。以伦为神。 伦姿性憺怡。平居不表襮。或问以义理。随问随答。无底滞。仁寿二年。造禅室。追献后冥福。诏处之。至则扫房闭户如故。时人目之卧伦。兴国善粲法师。博学有才辨。自号三国论魁。竟造伦语。三日夜莫能测。其述般若义。则空华水泡不可把玩。本性清净。如太虚空。粲亟下拜。以为不可及。居京。惟玄琬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其馀请谒者。不啻鱼子。然武德之季。卧疾于庄严寺。或问往生何处。曰无尽世界。又问舍报后如何。曰籧篨裹而弃之尔。又曰。四大方斗。已到屈膝。主人翁只管看。僧伽遽探其冷触。退谓其人曰。冷触果到膝矣。四大分离应生苦趣。伦遥知之曰。苦趣亦空。顷之问打五更钟未。曰未。及打钟。视之已绝。寿八十馀。弟子承遗言。舁尸露之南山中野。其传有鲍居士慈氏云。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习禅六
释昙伦。姓孙氏。汴州浚仪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禅师。然端学次第观。便诫伦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学如何远悟。故在众末礼悔之时随即入定。大众弹指心恒加敬。后送钵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钵不倾。师大深赏。异时告曰。令汝学坐先净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重剥却然后得净。伦曰。若见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葱何所剥也。师曰。此大根大茎非吾所及。不敢役使。进具已后读经礼佛都所不为。但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离念心以终其志。次知直岁。守护僧物约勒家人曰。犬有别食莫与僧粥。家人以为常事。不用伦言。犬乃于前呕出僧粥。伦默不及之。后又语令莫以僧粥与犬。家人还妄答云。不与。群犬相将于僧前吐出粥以示之。于时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义学论士诤来问者。随言即遣无所挂碍。仁寿二年献后亡背。兴造禅室召而处之。还即掩关依旧习业。时人目之为卧伦也有兴善粲法师者。三国论首无学。不长。怪伦卧禅言问清远。遂入房与语探究是非。伦笑曰。随意相审遂三日三夕法乐不眠。伦述般若无底空华焰水无依无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净。粲乃投地敬之赞叹。心路无滞。不思议乃如此也。伦在京师。道俗请者相续。而机缘不一悟迷亦多。虽善巧方便令其醒悟。然各自执见见我为是。故此妙理罕得广流。有玄琬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如此众矣如鱼子焉武德末年疾甚。于庄严寺傍看寂然。有问往生何处。答无尽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寻其冷触。私报人曰。冷触到膝四大分离亦应生苦。伦曰。此苦亦空。问曰。舍报云何。报曰。我主四大斗在已到屈膝死后籧篨裹弃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钟未。报曰未少时维那打钟。看之已绝。年八十馀矣。诸门学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有鲍居士者名慈氏。弱年背俗爱乐禅观。生不妻娶形无饰华。亲承德音调心养气守闲抱。素承伦馀业五十馀。年七十五矣。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孙。汴州俊仪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禅师。端诫伦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学。如何远悟。故在众末。礼悔之时。随即入定。大众弹指。心恒加敬。后送钵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钵不倾。师大深赏。异时告曰。令汝学坐。先净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重剥却。然后得净。伦曰。若见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葱。何所剥也。师曰此大根大茎。非吾所及。不敢役使。进具已后。读经礼佛。都所不为。但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离念心。以终其志。次知直岁。守护僧物。约勒家人曰。犬有别食。莫与僧粥。家人以为常事。不用伦言。犬乃于前呕出僧粥。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义学论士诤来问者随言即遣。无所挂碍。仁寿二年。献后亡。兴造禅室。召而处之。还即掩关。依旧习业。时人目之。为卧伦也。有兴善粲法师者。三国论首。无学不长。怪伦卧禅。言问清远。遂入房与语。探究是非。伦笑曰。随意相审。遂三日三夕法乐不眠。伦述般若无底。空华𦦨水。无衣无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净。粲乃投地敬之。伦在京师。善巧方便。有玄琬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武德末年疾甚。于庄严寺傍看。寂然。有问往生何处。答无尽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寻其冷触。私报人曰。冷触到膝。四大分离。亦应生苦。伦曰。此苦亦空。问曰。舍报云何。报曰。死后籧篨裹弃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钟未。报曰未。少时维那打钟。看之已绝。年八十馀。诸门学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延州延安人,一作宁州安定人。炀帝大业十年,举兵反,据雕阴郡,自称皇王,建元大世,署置百官,有众十余万。寻为隋将屈突通所破,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又作弃芒论芒赞。唐时吐蕃第二代赞普。公元650至676年在位。松赞干布孙。即位时年幼,由大相禄东赞掌理国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吐蕃族人。武周圣历二年率所统吐浑七千帐归唐,授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公。中宗神龙中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玄宗开元时,数与突厥战,屡胜,赏赐良多。累迁左骁卫大将军、朔方副大使。卒年六十六。谥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吐蕃族人,名瑀,以字行。论弓仁孙。玄宗开元末,为左武卫将军。肃宗时迁光禄卿,为元帅前锋讨击使,战陕州,以功进殿中监。从李光弼讨史朝义,以功封萧国公。光弼病,表惟贞自代。擢左领军卫大将军,改英武军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安喜人。崔液子。玄宗天宝中自栎阳令迁司勋员外郎、濛阳太守。肃宗乾元中为州刺史,以理行称。代宗大历末迁同、衢二州刺史。秩满,寓于扬、楚间。德宗以旧族耆年,擢大理卿,致仕,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 【介绍】: 唐时吐蕃族人,字惟贤。论弓仁孙。玄宗天宝中,随父从军,隶哥舒翰幕下。肃宗至德中,赴行在,授寿府典军。累迁右领军卫大将军,封西平郡公。上元二年,充凤翔节度副使。代宗广德二年,为剑南节度副使。大历中,封成国公,迁渭川兵马使。以病求退,累加骠骑大将军。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元年(1068)任漳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 【介绍】: 金女真人。袭父谋克。从攻辽东京及广宁,皆有功。攻宋,败王善、李成等军。从宗弼渡江入建康。授猛安。官至石垒部族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 【介绍】: 金宗室,本名斡论。乌古乃孙。通契丹字。海陵王时,留守上都。世宗即位,应召入见,拜左丞相,封广平郡王,进太尉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女真人。通契丹大小字,娶宗望女昭宁公主什古。熙宗初,为护卫,常侍左右,袭父谋克。海陵时累官汾阳军节度使,入为太子詹事。卒年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