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6,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肇论
僧祛论
种种论
甄正论
对法论
广五蕴论
广百论本
广百论释论
广释菩提心论
摩诃衍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摩醯首罗论师
发论
遮诠表论异
缘生论
肇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唐肇作。以作者之名为题。物不迁论第一,不真空论第二,般若无知论第三,涅槃无名论第四,首有宗本义之一章,冠于四论。疏注如下:肇论疏三卷,晋惠达撰,缺下卷。肇论疏三卷,唐元康撰。肇论疏科一卷,宋遵式排定。夹科肇论序注一卷,宋晓月注。注肇论疏六卷,宋遵式述。肇论新疏三卷,宋文才述。肇论新疏游刃三卷,宋文才述。肇论略注六卷,明德清述。
僧祛论
【佛学大辞典】
(外道)即数论师也。
种种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六十二见)
甄正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唐玄嶷著。广破灵宝等经天尊等名之伪。
对法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阿毗达磨杂集论之异名。
广五蕴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乘广五蕴论之略名。
广百论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圣天菩萨造。唐玄奘译,皆五言之偈颂。破我见等之一切法。
广百论释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护法菩萨造。唐玄奘译。是释广百论本者。与成唯识之破我法二执相表里。
广释菩提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宋施护译。引诸经明大悲为本,又明闻思修之三慧。
摩诃衍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起信论之异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智度论之异名。
摩醯首罗论师
【佛学大辞典】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发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黄发外道之论,即胜论也。名义集二曰:「娑毗迦罗亦云劫毗罗(Kapila),此云金头,或云黄发,食米斋外道。」性灵集六曰:「爪章发论,冥绝有涯。」
遮诠表论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宗)
二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相宗与法性宗也。此为大乘之宗别,华严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以万法之生起归于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宗。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当之。二、法性宗,略曰性宗。破前相宗所说之万法,而显真性空寂之理,故名法性宗,如般若经,四论等之所明是也。华严宗五教中之终教已上,天台之四教中别圆二教,八宗中之三论宗当之。在竺土称为龙树天亲之二宗,中观瑜伽之二宗,护法戒贤之有相大乘,清辨智光之无相大乘者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空宗与性宗。此于相宗之外,又于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三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诠与表诠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三论之一宗,正为空宗,天台以上为性宗也。就经论言之。则于般若经四论等,破诸法,而显如实际,实相等之真性者,是空宗也。楞伽经起信论等之初显示如来藏,而说真妄和合之缘起者,是性宗也。此法性宗在竺土尚未开扬,梁朝真谛三藏译摄论起信论等,开摄论宗,由是始阐明之。华严之宗密,于原人论判大乘,一曰大乘法相教,二曰大乘破相教,三曰一乘显性教,禅源都序谓。一曰密意依性说相教,二曰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曰显示真心即性教。其第一与第二、第三,即为相性二宗之判别,第二与第三,即空性二宗也。然空性二宗之判别,殊为不易,古来禅家讲经家,往往混同之,动辄以遮诠之破相为深,表诠之显性为浅。宗镜录三十四,举十异以判空性之二宗:一、法义真俗异。空宗未显真性,仅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也。此诸法。以无为无相无生无灭为义,义是真谛也。性宗以一真之性为法。以空有等种种之差别为义。二、心性二名异。空宗目诸法之本原为性。性宗多目诸法之本原为心。三、性宗二体异。空宗以诸法无性为性。性宗以虚明常住不空之体为性。性字虽同而体异也。四、真智真知异。空宗以分别为知。以无分别为智。知浅而智深。性宗以能證圣理之妙慧为智。以兼有理智而通凡圣之真性者为知。知通而智局。五、有我无我异。空宗以有我为妄。以无我为真。性宗以无我为妄。以有我为真。六、遮诠表诠异。遮谓遣其所非。表者显其所觉。又遮为拣却诸馀。表乃直示当体。今时之人。均以遮言为深,表言为浅。故专重非心非佛无为无相乃至一切不可得之言。良以遮非之词为妙。不欲亲自證认法体也。七、认名认体异。空宗对于初学及浅机之人,只示以名。性宗对于久学及上根之人,忘言而认体。设有人问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能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答曰是心。是举名而答也。愚者认名而不加推求。智者应问何者是心,考徵其体也?答云知即是心,指其体也。八,二谛三谛异。空宗住有真俗二谛。性宗总有三谛。以缘起之诸法为俗谛。以缘起无自性诸法,即空为真谛。以一真心体非空非色能空能色为中道第一义谛。九,三性空有异。空宗之有,即遍计依他之二性空,即圆成实性也。性宗,三性皆具空有之义。遍计即情有理无。依他即性有相无。圆成即情无理有。十,佛海空有异。空宗谓佛,以空为德。以无少法者为菩提。性宗谓一切诸佛之自体。皆有常乐我净,十身十智相好无尽也。性自本有,不待机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字部本)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龙树提婆宗〕,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无著天亲宗〕,翻译名义引三藏传云:无著夜升睹史天宫,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师地等论,专弘一切法相,号法相宗。天亲乃无著之弟,相继其道,传流于世,是为无著天亲宗。(梵语睹史,又云兜率,华言知足。梵语瑜伽,华言相应。)
缘生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圣者郁楞迦造。明十二因缘之义者。隋达摩笈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