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先论
新论
笔论
论万
夜论
齐物论
论衡
廷论
雅论
数论
发论
论駮
论材
论行
后论
《漢語大詞典》:先论(先論)
先前的建议。史记·乐毅列传:“ 吴王 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 子胥 而不悔。”
分類:先前建议
《国语辞典》:新论(新论)  拼音:xīn lùn
书名。汉桓谭撰,二十九篇,主在言当世政治。早亡佚。今桓子新论是根据清朝严可均全后汉文的辑本辑成的。
《國語辭典》:笔论(筆論)  拼音:bǐ lùn
1.以文字发表议论。汉。王充《论衡。超奇》:「安危之际,文人不与,无能建功之验,徒能笔论之效也。」
2.文章名。东汉蔡邕撰,收入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为中国书论史重要著作。论述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与书家创作应有的精神状态。
《高级汉语词典》:论万
成千上万
《骈字类编》:夜论(夜论)
唐书宇文士及传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
《國語辭典》:齐物论(齊物論)  拼音:qí wù lùn
庄子篇名。内容叙述万物自适判准难定,终而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及其价值。
分類:酒名
《国语辞典》:论衡(论衡)  拼音:lùn héng
书名。汉代王充撰。三十卷,八十五篇,今佚招致一篇。充生当西汉末年,愤世嫉俗,乃作此书,故语多偏激;然大抵订伪贬俗、中理者多,亦殊有裨于风俗教化。同时,亦保存了若干神话的原始资料,如尧射十日、雷公连鼓等,均具研究价值。
《漢語大詞典》:廷论(廷論)
(1).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 魏其 、 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上善《穀梁》,后大儒 萧望之 等廷论二家同异,多从《穀梁》。由是《穀梁》学復兴。” 宋 陈亮 《王珪确论如何》:“诸公亦奋然并见其才,而无相媢之意,虽至於廷论之际,辩其所长,如数黑白,则诸公岂不各以自慰哉!”
(2).朝廷上的议论。 明 王世贞 《少保王公督府奏议序》:“下有不一之将心,而上有不一之廷论。”
《漢語大詞典》:雅论(雅論)
犹高论,雅正之论。亦用为敬词。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如雅论,宜不验也。今试其小者,莫不効焉。”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此乃形神俱尽之证,恐非雅论所应明言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故人持雅论,絶塞豁穷愁。”
《漢語大詞典》:数论(數論)
数学的一个分科,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及其有关的规律。按研究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初等数论、代数数论、几何数论、解析数论等。
《漢語大詞典》:发论(發論)
发表议论。 唐 孟浩然 《襄阳公宅饮》诗:“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
分類:发表议论
《漢語大詞典》:论駮(論駮)
见“ 论驳 ”。
《漢語大詞典》:论驳(論駁,論駮)
亦作“ 论駮 ”。
(1).辩论驳正。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餘篇。” 唐 陆贽 《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载张,论駮是非,不可以不审;宣扬宪令,不可以不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国家倣 唐 旧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赏刑之非当,其在中书,则舍人得以封还,其在门下,则给事得以论驳。”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诸国之学者所引申所论驳,亦皆以此为论理之中心。”
(2).评论辩驳的奏章。新唐书·齐澣传:“论驳及誥詔皆援準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漢語大詞典》:论材(論材)
选择人材。论,通“ 抡 ”。管子·君臣上:“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管子·君臣上:“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
《漢語大詞典》:论行(論行)
论辨人之行为。《战国策·燕策二》:“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吕氏春秋·下贤:“夫相万乘之国而能遗之,谋志论行,而以心与人相索,其唯 子产 乎?”
分類:论行论辨
《骈字类编》:后论(后论)
韩非子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言而先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