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俱舍论
经验论
精灵论
绝对论
价值论
结果论
理论性
消极论
唯名论
唯实论
往生论
演化论
实体论
实在论
摄论师
《国语辞典》:俱舍论(俱舍论)  拼音:jù shè lùn
书名。全名为《阿毗达磨俱舍论》。世亲著。汉译本有南朝陈真谛翻的《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唐代玄奘译的《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俱舍论》是世亲在有部学说的基础,吸收经量部、大众部等思想而完成的。本书虽属部派佛教的著作,但对大乘佛教影响极大。流行于印度、西藏及中国陈、唐之世,且东传日本。
《国语辞典》:经验论(经验论)  拼音:jīng yàn lùn
以经验为知识唯一根源的哲学理论。主张所有知识必须经由经验證实以确定其理论,否则皆为空论。
《国语辞典》:精灵论(精灵论)  拼音:jīng líng lùn
一种认为自然界事物皆有灵魂的哲学。为斯宾塞学派哲学家的主张,并以此说明所有宗教的起源。也称为「生气主义」、「有灵观」。
《国语辞典》:绝对论(绝对论)  拼音:jué duì lùn
哲学上认识论的一派。指客观的实在离认识作用而独存,故真理一定不变。
《国语辞典》:价值论(价值论)  拼音:jià zhí lùn
根据学理研究宇宙间一切对象的价值,如真理价值、道德价值、艺术价值及宗教价值等真、善、美、圣四大价值。
《国语辞典》:结果论(结果论)  拼音:jié guǒ lùn
行为的是非善恶,须视行为结果的好坏来断定,称为「结果论」。
《国语辞典》:理论性(理论性)  拼音:lǐ lùn xìng
具有系统论点的特性。如:「这篇报告虽颇具理论性,但尚未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證实,不可完全采信。」
《国语辞典》:消极论(消极论)  拼音:xiāo jí lùn
凡就超自然的经验,或自然的经验而出以否定的、怀疑的态度者,皆为消极论。
《国语辞典》:唯名论(唯名论)  拼音:wéi míng lùn
既不承认普遍概念存在于实在事物之中,亦不承认其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哲学主张。认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相对于实在论而言。
《国语辞典》:唯实论(唯实论)  拼音:wéi shí lùn
一种主张客观事物有其真实的存在,并非决定于人类主观认识活动的理论。
《国语辞典》:往生论(往生论)  拼音:wǎng shēng lùn
佛教典籍。全名《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世亲著,北魏菩提流支译,一卷。内容赞述阿弥陀佛净土庄严,劝人修行往生,为净土宗依据的基本论典。
《国语辞典》:演化论(演化论)  拼音:yǎn huà lùn
说明生物演化的学说或原理,称为「演化论」。如达尔文所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说。
《国语辞典》:实体论(实体论)  拼音:shí tǐ lùn
为哲学的一部门。研究事物实在的终极本质,即讨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具有的特性。也称为「形而上学」。
《国语辞典》:实在论(实在论)  拼音:shí zài lùn
哲学上的一种学说,主张外在的事物与关系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不依托主观的认识能力而存有,且认为一般的概念是真实存在与永恒的。
《国语辞典》:摄论师(摄论师)  拼音:shè lùn shī
陈、隋时期,研习、讲说南朝梁真谛所译的《摄大乘论》之佛教学者。著名的有慧恺、法泰、智敫、僧宗、昙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