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6,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赞论
论工
卑论
统论
论执
论用
口论
论堂
赋论
指论
说论
万论
天论
论空
罢论
《漢語大詞典》:赞论(贊論)
亦作“讃论”。 赞和论均为文体名。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讃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沉思,义归乎翰藻。”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有因言语而可知者,有假讚论而自见者……然则才行、事迹、言语、讚论,凡此四者,皆不相须。若兼而毕书,则其费尤广。”
犹论赞。史传篇末所附作者的评论。《南齐书·高逸传·臧荣绪》:“与友 关康之 沉深典素,追古著书,撰《晋史》十袠,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 清 方苞 《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碑记墓誌之有铭,犹史之赞论,义法创自 太史公 。”
《漢語大詞典》:论工(論工)
研究军事工艺。管子·七法:“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而器无敌。” 尹知章 注:“工者所以造军之器用者也。”
分類:军事
《国语辞典》:卑论(卑论)  拼音:bēi lùn
浅见、低俗的言论。《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漢語大詞典》:统论(統論)
总论。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后记》:“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工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篇首会萃诸録统论,尤详密可喜也。”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而 南洋 各岛 华 民繁庶,若不统论全局,则一事之利弊无以明。”
《漢語大詞典》:论执(論執)
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新唐书·崔植传:“﹝ 崔植 ﹞与 郑覃 同时为补闕,皆贤宰相后,每朝廷有得失,两人者更疏论执,誉望蔚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上﹞谓羣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今天下民困,正为兵多而益兵不已, 执中 身为首相,义当论执,而因循苟简,曾不建言。”
《漢語大詞典》:论用(論用)
量才任用。逸周书·官人:“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徵。”
分類:量才
《漢語大詞典》:口论(口論)
口头论说。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分類:口头论说
《漢語大詞典》:论堂(論堂)
指 明伦堂 。即旧时各地 孔 庙的大殿。论,通“ 伦 ”。 元 袁桷 《送董教授之淮南主簿》诗:“礼殿竞传 周 簠簋, 论堂 新整 鲁 诗书。”
分類:大殿
《漢語大詞典》:赋论(賦論)
辞赋和议论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琳 瑀 以符檄擅声, 徐干 以赋论标美。”
《漢語大詞典》:指论(指論)
议论。 三国 魏 曹丕 《答辛毗等令》:“诸卿指论,未若孤自料之审也。” 宋 苏舜钦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图书堆满牀,指论极根柢。”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随又得接侍一二次,备闻指论。”
分類:指论议论
《漢語大詞典》:说论(説論)
(1).学说。 汉 冯衍 《显志赋》:“燔 商鞅 之法术兮,烧 韩非 之説论。”
(2).辩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明明与他説论,看这话是该説的不该説的!”
分類:学说辩论
《骈字类编》:万论(万论)
海录碎事云居膺云学佛边事是错用心假饶解千经万论讲得天花落石点头亦不干自己事
《漢語大詞典》:天论(天論)
犹天理。礼记·王制:“凡制五刑,必即天论。” 郑玄 注:“必即天论,言与天意合。” 陆德明 释文:“论音伦,理也。”
论天,论述天道。
《漢語大詞典》:论空(論空)
犹清谈。 唐 许彬 《重经汉南》诗:“息虑虽孤寝,论空未识愁。”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九:“有诗曰:‘ 夷甫 任散诞, 平叔 坐论空。’”
分類:清谈
《漢語大詞典》:罢论(罷論)
不提;取消原来的打算。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我如今走过去,滑呵,万事罢论;若不滑呵,我将你两条腿打做四条腿。”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嫁女争花轿酿人命:“先生设誓不嫁其女,而婿家竟为其子纳妾,媒亦敬谢不敏,婚事遂作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