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论师
论疏
泛论
概论
论战
浮论
本论
六论
论贤
十论
直论
目论
素论
玄论
明论
《漢語大詞典》:论师(論師)
指精通论(阿毗达磨)藏或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方欲挫异部,立本宗业也,如何降年不永!”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四节:“自 玄奘 西游,徧礼 戒智 诸论师,受法而归。”《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漢語大詞典》:论疏(論疏)
论述和注解。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三章:“彼时所译者,皆初级普通学,及工艺、兵法、医学之书,否则 耶苏 经典论疏耳,於政治哲学,毫无所及。”
分類:论述注解
《國語辭典》:汎论(汎論)  拼音:fàn lùn
一般性或广泛性的论说。如:「这篇文章只是汎论,若想深入探讨,还需要更多相关资料。」
《國語辭典》:泛论(泛論)  拼音:fàn lùn
总论。《三国志。卷五二。吴书。诸葛瑾传》:「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
《國語辭典》:概论(概論)  拼音:gài lùn
总括其意旨而论其大要。如:「国学概论」、「文学概论」。
分類:概括论述
《國語辭典》:论战(論戰)  拼音:lùn zhàn
在哲学、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某项中心问题,因意见不同而激起理论上的争议。如:「七○年代,台湾现代文学界曾掀起一场乡土文学的论战。」
《漢語大詞典》:浮论(浮論)
空虚不实的言论。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羣辈之躁聚势门,欲以浮论笼驾主司者。”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虚文相挻,浮论相倚。”
《国语辞典》:本论(本论)  拼音:běn lùn
著作的主要部分,即主题或中心思想所在,通常介于绪论与结论之间。
《漢語大詞典》:六论(六論)
(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 《齐物》,以论为名; 不韦 春秋,六论昭列。”
(2).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孝宗 乾道 ﹞七年,詔举制科以六论,增至五通为合格。”宋史·曾巩传:“﹝ 曾巩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漢語大詞典》:论贤(論賢)
选拔贤者。论,通“ 抡 ”。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
分類:选拔贤者
《骈字类编》:十论(十论)
宋史辛弃疾传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闻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须会要元和二年上谓宰臣曰朕寡昧事不得中者卿 十论不得一二而已言陈瓘进尊尧集表合浦十论申旧疏之馀 四明八门撮其要于一序
《分类字锦》:直论(直论)
宋史罗点传君子志在天下国家而不在一己行必直道言必直论
分类:正直
《國語辭典》:目论(目論)  拼音:mù lùn
1.全凭目之所见,即遽下论断。指见识浅薄。
2.不自见其过失。《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國語辭典》:素论(素論)  拼音:sù lùn
高尚核实的言论。南朝梁。任昉〈为府僚劝进梁公笺〉:「且明公本自诸生,取乐名教,道风素论,坐镇雅俗。」
分類:舆论高论
《漢語大詞典》:玄论(玄論)
关于 老 庄 学说的谈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何宴 之徒,始盛玄论,於是 聃 周 当路,与 尼父 争涂矣。”
分類:学说谈论
《漢語大詞典》:明论(明論)
高明的议论。 宋 秦观 《医者》诗:“余尝感慨期明论,世无妙质孰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