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论撰(論譔)
亦作“ 论譔 ”。
(1).论说叙录。礼记·祭统:“铭者,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 孔颖达 疏:“论谓论説,譔则譔録。言子孙为铭,论説譔録其先祖道德善事。”新唐书·姚璹传:“以论撰劳,进祕书郎。”
(2).论著;著作。新唐书·方技传·李淳风:“父 播 ,仕 隋 高唐 尉,弃官为道士,号 黄冠子 ,以论譔自见。”
《國語辭典》:说书(說書)  拼音:shuō shū
1.讲解经书义理。《墨子。耕柱》:「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明史。卷一四○。列传。魏观》:「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
2.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评话、弹词等。《红楼梦》第四三回:「园中人都打听得尤氏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耍百戏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老残游记》第二回:「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也称为「挑闪」。
3.职官名。宋朝设置,陪侍天子内廷讲说经书。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等事。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派。《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南朝梁。沈约 湘州柷园寺刹下石记:「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也称为「外教」。
2.见外、自居外人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回:「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ao
礼数周到而情谊疏淡。《红楼梦》第九○回:「平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说,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岫烟道:『不是外道,实在不过意。』」
《國語辭典》:辨论(辨論)  拼音:biàn lùn
针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者当面以言辞相互论争。《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却说申子平正与黄龙子辨论,忽听背后有人喊道:『申先生,你错了。』」
《漢語大詞典》:论学(論學)
(1).论说学问。礼记·学记:“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孔颖达 疏:“论学,谓学问嚮成,论説学之是非。”
(2).指学术见解。 梁启超 《戴东原哲学》三:“ 望溪 和 恕谷 论学不合。”
《國語辭典》:策论(策論)  拼音:cè lùn
对策与议论文,为科举时代试士科目之一。《宋史。卷二八五。冯拯传》:「拯请兼攻策问,不专以诗赋为进退。」《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宾兴考试》:「虽三场试之策论,多由记问剽窃。」
《國語辭典》:辩论(辯論)  拼音:biàn lùn
辩驳议论,争论是非。《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老残游记》第八回:「东造便将看老残身上著的仍是棉衣,故赠以狐裘,并彼此辩论的话述了一遍。」
《漢語大詞典》:诗说(詩説)
有关诗的论说。如 宋 姜夔 有白石道人诗説; 宋 吴陵 有诗説
分類:论说姜夔
《漢語大詞典》:吐论(吐論)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復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漢語大詞典》:理体(理體)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漢語大詞典》:论法(論法)
(1).讨论法律。 北齐 刘昼 新论·法术:“今法者则溺於古律,儒者则拘於旧礼,而不识情移法宜变改也。此可与守法而施教,不可与论法而立教。”
(2).依法处置。 元 柳贯 《元故义乌县主簿张公墓碑铭》:“比境有疑狱当讞,輒移府君就鞠,虽鉤得其情,而论法常务平允。”
(3).论说推理的法则。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但其多言天鬼,颇及他界,肇创论法,渐阐哲理。”
《漢語大詞典》:论义(論義)
论说义理。 南朝 梁 萧子显 《御讲〈摩诃般若经〉序》:“又外国诸僧所论义者,不必开所立之义,直是素有心疑,止来求决。”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玄奘:“能论义者数千人,各擅雄辩,咸称克敌。” 明 何良俊 语林·雅量:“ 孔文举 在 青州 ,为 袁谭 所攻,流矢雨集,矛戟内接, 孔 隐几安坐,读书论义自若。”
《漢語大詞典》:论刑(論刑)
(1).论说刑法。汉书·刑法志:“善乎! 孙卿 之论刑也。”
(2).判刑。大戴礼记·盛德:“故季冬听狱论刑者,所以正法也。” 王聘珍 解诂:“论刑者,周礼曰‘以五刑之法詔刑罚,以辨罪之重轻’是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孔明 所谓诸有作姦犯科者,宜付外廷论刑。”
《漢語大詞典》:博辩(博辯)
亦作“ 博辨 ”。 从多方面论说;雄辩。韩非子·说难:“径省其説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梁启雄 解:“多,指博辩之辞众多。‘交’字当从 顾 説作‘史’……这是説:如果説者琐碎地作广博的辩説,君主就认为是话多,因而把説者的话看成是废话。” 汉 徐干 中论·虚道:“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兄雄俊之文,博辩之才,迈往之气,无一人不知之。”
《漢語大詞典》:推言
推断论说。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 陵 之功。” 唐 韩愈 《黄陵庙碑》:“故《九歌》辞谓 娥皇 为‘君’,谓 女英 ‘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也。”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马 班 纪载旧文,多非原本。故史记善 贾生 推言之论,而 班氏 《典引》直指以为 司马 。”
分類:推断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