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论撰(論譔)
亦作“ 论譔 ”。
(1).论说叙录。
《礼记·祭统》:“铭者,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 孔颖达 疏:“论谓论説,譔则譔録。言子孙为铭,论説譔録其先祖道德善事。”
《新唐书·姚璹传》:“以论撰劳,进祕书郎。”
(2).论著;著作。
《新唐书·方技传·李淳风》:“父 播 ,仕 隋 高唐 尉,弃官为道士,号 黄冠子 ,以论譔自见。”
《國語辭典》:成说(成說) 拼音:chéng shuō
1.约定、盟约。《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2.通行的说法。《新唐书。卷二○○。儒学传下。啖助传。赞曰》:「徒令后生穿凿诡辨,诟前人,舍成说,而自为纷纷。」
3.已成的论著、学说。《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牟应龙传》:「于诸经皆有成说,惟五经音考盛行于世。」
《漢語大詞典》:作述
(1).创作传述。语本
《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父子擅作述,砥礪在忠孝。”
(2).泛指论著。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固有贤人君子穷极精虑之所作述,而一得之士可以议之者。”
《國語辭典》:一家之言 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自成体系的独特见解。《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宋。
陆游 〈〉:「凛然一家之言,发乎千载之閟。」也作「一家之论」、「一家之学」、「一家之说」、「一家言」。
《漢語大詞典》:论籑(論籑)
论著。 章炳麟 《秦献记》:“烂然有文采论籑者: 三川 有 成公生 ,与 黄公 同时。”
《國語辭典》:礼记(禮記) 拼音:lǐ jì
书名。汉戴圣所辑,四十九篇。为十三经之一,大抵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元陈浩集说、清孙希旦集解等。也称为「小戴礼记」。
《漢語大詞典》:书论(書論)
(1).文章,论著。
《淮南子·要略》:“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
(2).古代文体名。书与论。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國語辭典》:绪论(緒論) 拼音:xù lùn
书籍或论文的导言文字。也作「导言」、「绪言」。
《国语辞典》:出书(出书) 拼音:chū shū
1.将个人的文章、论著等汇整、编订成书册发行。如:「他把几年来发表的短篇散文集结出书。」《
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发样的时候再请一回,出书的时候又请一回。」
2.印制发行书册。如:「这家书店,今年度出书特多。」《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上海已有人译过了,不久就要出书的,劝你不必做这买卖。」
《漢語大詞典》:内篇
古代指论著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
《庄子》、
《晏子春秋》、
《抱朴子》、
《史通》、
《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 汪中
《述学》。
《晋书·葛洪传》:“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餘駮难通释,名曰外篇。” 唐 成玄英
《〈庄子〉序》:“
《内篇》明於理本,
《外篇》语其事蹟,
《杂篇》杂明於理事。”后以内篇指神仙家言。 唐
高适 《赠别晋三处士》诗:“手持道经注已毕,心知内篇口不言。” 宋
宋祁 :“缘内篇之丕诞兮,眩 南公 之多闻。”
《漢語大詞典》:画品(畫品)
(1).品评画家及其作品的论著。如 南朝 齐 谢赫 有
《古画品录》, 唐 李嗣真 有
《续画品录》, 明 杨慎 有
《画品》。
(2).画的情调境界。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王维 画品妙絶,于山水平远尤工。” 清 松泉老人
《墨缘汇观录·名画序》:“他如 高房山 、 黄子久 、 王吴倪 及 元 末诸公,寄情画道,高妙絶尘,虽其各立堂户,然多发脉 董元 ,故称画品中之神韵高逸者。”
《文汇报》1990.5.24:“学生们都把他当作恩师,不只是教他们画艺,还教他们做人应当有的品格。他认为画品和人品不可分割,应该是一致的。”
《國語辭典》:论告(論告) 拼音:lùn gào
控告。宋。
欧阳修 〈〉:「遂又言其为仇人挟情论告以贬死,又言其死后妻子困穷之状。」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八下里胡论告恶商量,做夫妻久想,莫要十指望便身亡。」
《漢語大詞典》:孤论(孤論)
(1).独立的见解;无人赞同的意见。:“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 宋
曾巩 《人情》诗:“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 宋
陆游 《贺莆田陈右相启》:“方孤论而折群邪之鋭,盖一身为众正之宗。”
(2).一篇论著。:“ 元始 孤论,充 汉帝 之坐; 孟皇 片字,悬 魏王 之帐。”按,“孤论”指 汉 崔寔
《政论》。 寔 字 元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