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讹僻(訛僻)
亦作“譌僻”。 讹误。僻,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今之学士,语亦不正;古独何人,必应随其譌僻乎?”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河 东 裴景仁 又正其讹僻,删为《秦纪》十一篇。” 宋 赞宁 宋高僧传·译经篇论:“亦名全声者,则言音分明典正,此细语也;半声者,则言音不分明而讹僻,此麤语也。”
分類:讹误
《國語辭典》:讹骗(訛騙)  拼音:é piàn
欺骗。如:「他用尽各种手段,到处向人讹骗。」
分類:欺骗
《漢語大詞典》:讹钱(訛錢)
敲诈、勒索他人钱财。 樊增祥 《批张长贵呈词》:“忽遇 朱老三 将尔拖至伊处,鞭打绳拴,讹钱三串。”
《國語辭典》:讹人(訛人)  拼音:é rén
以欺诈的手段骗人财物。《红楼梦》第一○四回:「倪二仗著有些力气,恃酒讹人。」
《漢語大詞典》:讹势(訛勢)
错误的趋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
分類:错误趋势
《漢語大詞典》:讹兽(訛獸)
传说中的兽名。以其能言,常欺人,故称。《古今谭概·非族·讹兽》《神异记》:“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参阅 唐 李冗 独异志·诡
分類:能言
《漢語大詞典》:讹索(訛索)
敲诈勒索。 清 崇彝 《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光二十一年》:“余遇铜船,大为所窘,水手半係亡命运员, 滇南 通判某不能约束,且纵容讹索。”清史稿·食货志六:“严禁 崇文门 、 卢沟桥 及各省关役讹索行旅。”《文物天地》1985年第4期:“ 王安之 见来势凶猛,先以手枪射击群众,继则至堂后自行纵火,以待将来讹索,然后夺门而逃。”
分類:敲诈勒索
《漢語大詞典》:讹谈(訛談)
无稽之谈。 清 蓝鼎元 《〈平台纪略〉序》:“鄙人愚昧,文不足传;平 臺 大役,事在必传,直道平心,无为市井讹谈所昏惑,亦庶乎其可矣。”
分類:无稽之谈
《國語辭典》:讹头(訛頭)  拼音:é tou
隐私、过错。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二。讹》:「京师奸宄丛集,游手成群,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拿讹头者。」《文明小史》第六回:「因他二位与黄举人有点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讹头。」也作「囮头」。
《漢語大詞典》:讹未(訛未)
旧剧伶人上场时的发语词。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上白]讹未。(众喏)” 钱南扬 校注:“讹未,发语辞。‘讹’当即‘呵’字,更带一尾音‘未’字。生倘默然登场,未免冷落,故用此以助声势。”
《漢語大詞典》:讹殽(訛殽)
亦作“譌殽”。 错乱。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夫里巷恒言,大体不具,以是教授,适使真意譌殽,安得理解也。”
分類:错乱
《漢語大詞典》:讹衍(訛衍)
亦作“譌衍”。 指书籍、文章中字句的错误和多出。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答问五》:“周书去其浅诞,剔其譌衍,写定十有八篇。” 倪其心 《校勘学大纲》第七章第二节:“‘游’与‘过’形近,又因上字‘游’而讹衍。”
《漢語大詞典》:讹以传讹(訛以傳訛)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説,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而曲师入门之初,亦係暗中摸索,彼既无传於人,何从转授於我?讹以传讹,此説白之理,日晦一日而人不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如其不经审判,恐愚民讹以传讹,借词煽动,其乱愈滋。”
《漢語大詞典》:讹以滋讹(訛以滋訛)
犹言讹以传讹。 清 侯方域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於三人成虎。”
《漢語大詞典》:讹异(訛異)
亦作“ 讹异 ”。 讹误差异。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第三分:“ 唐 李復言 作《续玄怪録》,亦详载此事,盖当时已为人所艷称。至 宋 ,遂稍讹异。”一本作“譌异”。 陈垣 《〈史讳举例〉序》:“第四,因避讳而生之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