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讹言(訛言)  拼音:é yán
假话、谣言。《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述曰:『讹言不可信。』」《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军中有讹言,亦传西凉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
分類:虚假谣传
《國語辭典》:讹舛(訛舛)  拼音:é chuǎn
错误。《旧唐书。卷五。高宗本纪下》:「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
分類:错误文字
《國語辭典》:讹谬(訛謬)  拼音:é miù
伪讹谬误。南朝梁。阮孝绪 七录序:「昔刘向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唐。孟郊 吊元鲁山诗一○首之五:「血誓竟讹谬,膏明易煎蒸。」
《漢語大詞典》:传讹(傳訛,傳譌)
亦作“ 传譌 ”。传闻非实。 元 吴师道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纪游》诗:“瑶池 汉 殿语茫昧,遂使世俗犹传讹。”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著《扶风传信録》一卷,非敢效《睽车》幽恠之所为,庶不致传譌于后世云尔。”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然而从此更传讹下去。”
分類:传闻非实
《漢語大詞典》:南讹(南訛,南譌)
(1).亦作“ 南为 ”、“ 南伪 ”、“ 南譌 ”。指夏时耕作及劝农等事。《书·尧典》:“申命 羲叔 ,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 孔 传:“讹,化也。掌夏之官,平叙南方化育之事……四时同之,亦举一隅。”史记·五帝本纪:“申命 羲叔 ,居 南交 。便程南为,敬致。” 司马贞 索隐:“春言东作,夏言南为,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汉书·王莽传中:“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 南朝 齐 谢朓 《雩祭歌》:“火景方中南譌秩,靡草云黄含桃实。”
(2).南方主夏属火, 炎帝 所司。因用以借称火神。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又若南讹赫怒,人失其所,焦砂烂石以何盛,轻箑纤絺而曷御。”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
《國語辭典》:讹传(訛傳)  拼音:é chuán
误传、谣传。《三国演义》第八四回:「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外国人最讲道理的,决不至于洗城。这话是讹传的,不要去理他。」
《漢語大詞典》:差讹(差訛,差譌)
亦作“ 差譌 ”。错误,差错。 唐 韩愈 《石鼓歌》:“公从何处得纸本,毫髮尽备无差讹。” 明 李贽 《答焦漪园》:“《李氏藏书》谨抄録一通,专人呈览……中间差譌甚多,须细细一番乃可。” 清 黄遵宪 《都踊歌》:“三千三百三十二座大神兮听我歌,荷荷!天长地久兮无差讹,荷荷!”
分類:错误差错
《國語辭典》:舛讹(舛訛)  拼音:chuǎn é
差错、不正确。《三国志平话。卷上》:「后见公孙赞为事舛讹,再投吕布。」
分類:错乱错误
《漢語大詞典》:誵讹(誵訛,誵譌)
混淆讹误。 明 袁中道 《东游日记》:“所云二女者,乃天帝之二女,非 尧 二女也,誵讹久矣。” 清 道忞 《奏对机缘》:“上復问 老 庄 悟处与佛祖为同为别。师云:‘此中大有誵譌。佛祖明心见性, 老 庄 所説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判他为无因滥同外道。’”
分類:混淆讹误
《國語辭典》:浇讹(澆訛)  拼音:jiāo é
风俗浮薄多诈伪。《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
分類:浮薄诈伪
《漢語大詞典》:订讹(訂訛,訂譌)
订正文字谬误。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漢語大詞典》:寝讹(寢訛)
《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后以“寝讹”指牛羊的卧息与活动。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尔牛时寝讹,我僕或歌咢。” 明 刘基 《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夫牧也者,受人之牛羊而牧之,必为之丰其草水,适其寝讹,去其瘯蠡,驱其豺狼,然后物生,遂而牧之道得矣。” 清 王士禛 《戴嵩〈牛图〉》诗:“一头摩角一头齕,寝讹有态何其工。”
分類:牛羊
《漢語大詞典》:淆讹(淆訛,淆譌)
搅乱,弄错。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十:“世间龙蛇混杂,诚是淆讹公案也。”
淆譌:混杂讹误。 清 恽敬 《得姓述》:“夫氏族之学,自 秦 汉 之世,多所淆譌。”
《漢語大詞典》:讹缺(訛缺)
亦作“ 讹闕 ”。亦作“譌缺”。 错误、残缺。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 讹闕 ”。 宋 陆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圭 《〈雁门集〉序》:“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
分類:错误残缺
《骈字类编》:兴讹(兴讹)
韩愈送穷文饥我寒我兴讹造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