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1,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讲事
一讲
讲劝
口讲
讲业
讲毕
朝讲
细讲
讲治
晚讲
讲下
上讲
讲舌
讲臣
精讲
《漢語大詞典》:讲事(講事)
(1).谋议军政大事。左传·隐公五年:“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 孔颖达 疏:“故讲习大事以準度轨法。”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外传:“与之讲事,以观其智。”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规谏》:“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
(2).讲经之事。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四·宝彖:“由是讲事无废,毗讚玄理,声辩雄亮,言会时机。” 明 李东阳 《〈会试录〉序》:“以考试官请上命,少卿臣 李东阳 、少詹事臣 陆简 ,輟讲事以往。”
《骈字类编》:一讲(一讲)
玉堂杂记:国家大祀有四,春祈榖,夏雩祀,秋明堂,冬郊祀是也。陛下即位以来,固尝一讲祀谷,四躬冬祀,惟合宫雩坛之礼,犹未亲行。今若特举秋享,于义为允。
分类:一讲
《漢語大詞典》:讲劝(講勸)
讲业劝学。新唐书·李训传:“ 注 阴知帝指,屡建密计,引 仲言 叶力。帝外託讲劝,又皆以 守澄 进,故与之谋则其党不疑。” 宋 苏辙 《上高县学记》:“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 宋 金履祥 《又率诸生祭鲁斋先生文》:“畴咨於公府,起先生以讲劝。”
《分类字锦》:口讲(口讲)
韩愈柳子厚墓志: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分类:口讲讲论
《漢語大詞典》:讲业(講業)
(1).研习学业。史记·太史公自序:“讲业 齐 鲁 之都,观 孔子 之遗风。”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与 太原 孙资 俱为祕书郎”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讲业太学,博览传记,同郡 王允 一见而奇之。” 明 赵南星 《与艾先生书》:“昔者从老师讲业 滹沱 之上,未尝不以古豪杰相期。”
(2).指经筵讲读。 汉 荀悦 申鉴·政体:“上有师傅,下有讌臣,大有讲业,小则咨询。” 唐 元稹 《论教本书》:“因令皇太子洎诸王,定齿胄讲业之仪,行严师问道之礼。” 宋 王安石 《除雱正言待制谢表》:“施及贱息,度越稠人,延登朝行,使嗣讲业。”
《韵府拾遗 质韵》:讲毕(讲毕)
齐书武帝纪:皇太子长懋讲毕,当释奠,王公以下,可悉往观礼。
《漢語大詞典》:朝讲(朝講)
(1).谓法师在早课、晨参时讲开示。 唐 无可 《送契公自桂阳赴南海》诗:“中餐 湘 鸟下,朝讲海人来。”
(2).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明史·毛纪传:“郊祀毕,请勤朝讲。”
《韵府拾遗 讲韵》:细讲(细讲)
揭傒斯诗:凭君细讲安民策。
《漢語大詞典》:讲治(講治)
(1).讲求治国之道。 宋 强至 《代张龙图谢二府书》:“惟本朝之讲治,重全 蜀 之分麾,长材多择于近班,抚众要明于远略。”
(2).讲习研治。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学不长者无他术,惟是与朋友讲治,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骈字类编》:晚讲(晚讲)
宋史舆服志:后殿早讲,皇帝服帽子。红袍玉束带。讲读官公服系鞋。晚讲,皇帝服头巾背子,讲官易便服。此嘉定四年讲筵之制也。
《漢語大詞典》:讲下(講下)
讲席之下。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又七月十六日,吾於 孝感寺 悟 上真子 ,听 契玄法师 讲《观音经》。吾於讲下捨金凤釵两隻, 上真子 捨水犀合子一枚。”后为佛教对一些知名法师的尊称。
《骈字类编》:上讲(上讲)
唐 韦庄 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上讲每教倾国听,承恩偏得内官饶。
分类:上讲
《分类字锦》:讲舌(讲舌)
苏轼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乾。
分类:
《漢語大詞典》:讲臣(講臣)
为皇帝经筵进讲之臣。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遥识讲臣面,备言宫壼事。”
《韵府拾遗 讲韵》:精讲(精讲)
魏了翁跋:周文叔挺:求予一言,方以王事,未暇与精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