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讲祀
讲讨
讲校
讲宇
讲语
讲众
签讲
小讲
校讲
演讲
玄讲
乱讲
照讲
发讲
断讲
《漢語大詞典》:讲祀(講祀)
修举祀典。 宋 胡宿 《钱晦向传范并可东上閤门使加上骑都尉制》:“逮九房之讲祀,因千乘以阐仪。”
分類:祀典
《漢語大詞典》:讲讨(講討)
讲习研究。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春秋书》:“未及讲讨,会先生病,时闻要论,尝以易教诲见宠。”
分類:讲习
《漢語大詞典》:讲校(講校)
讲究考校。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得表,以 东观 儒林之府,常讲校文艺,处定疑难。”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封俌 、 严维 等皆从容侍从”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讲校经义,综察是非。”
分類:讲究考校
《漢語大詞典》:讲宇(講宇)
犹讲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禪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漢語大詞典》:讲语(講語)
(1).讲谈。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上·图澄:“ 澄 与 麻襦 讲语终日,人莫能解。”
(2).解说经义的文字;讲义。 明 唐龙 《易经大旨说》:“他日又请,乃为离句析义,发其大旨,缀以讲语,括以破意。” 清 王豫 《蕉窗日记》卷一:“ 高忠宪 同善会讲语三条,言近指远,字字悚人。予与诸君子建 同善堂 ,宣説讲语,以示教戒。”
《漢語大詞典》:讲众(講衆)
听闻讲义的大众;集于讲堂的人众。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出为 长沙 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章论:“ 梁高 端拱御历,膺奉护持, 天监 初年,捨邪归正,游心佛理,陶思幽微,於 重云殿 ,千僧讲众,月建义筵,法化通洽。”
《韵府拾遗 讲韵》:签讲(签讲)
柳贯诗五百书生签讲遍八砖花影最来迟
《漢語大詞典》:小讲(小講)
(1).即小经筵。 清 孙承泽 春明梦馀录·文华殿:“其大经筵及早朝即如旧仪。若小讲则必择端介博雅之儒臣侍班进讲。”参见“ 小经筵 ”。
(2). 元 代科举文章中“冒子”的内容之一。 清 陶福履 常谈·四书文:“ 元仁宗 皇庆 初復科举,仍用经义,体式小变。其文有破题、接讲、小讲,谓之冒子;冒子后入官题,官题下有原题、大讲;餘意亦曰从讲。又有原经,亦曰考经;有结尾。”
(3). 明 清 八股文之“起讲”亦称“ 小讲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这段文字全得力於他那破题的‘为大圣以学御世,宜非执名以求者所知也’的两句。所以小讲才有那……几句名贵句子。”
《漢語大詞典》:小经筵(小經筵)
明 代经筵外讲经书之制。亦称“ 小讲 ”。 清 孙承泽 春明梦馀录·文华殿:“至于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讲毕,上諭:‘先生喫酒饭。’皆跪承旨行礼。礼前后皆一拜三叩头。出宴於 文华门 外西廡。禁中谓之‘小经筵’,亦谓之‘小讲’。”
《漢語大詞典》:校讲(校講)
审理调解。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削四邻之交贿,省姱嬉之大燕,校讲民事,施罢不竢日。”
分類:审理调解
《國語辭典》:演讲(演講)  拼音:yǎn jiǎng
向大众讲述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见解。也作「演说」。
《漢語大詞典》:玄讲(玄講)
谓讲述佛学义理。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玄讲岛岳尽,渊咏文字新。”
《国语辞典》:乱讲(乱讲)  拼音:luàn jiǎng
胡说八道。如:「乱讲!谁告诉你昨晚我在家了?」
《漢語大詞典》:照讲(照講)
方言。照说。按照常理说。如:照讲今晚七点多钟月亮该上来了。
《漢語大詞典》:发讲(發講)
开始讲解;发表讲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提婆 初至,为 东亭 第讲《阿毗曇》。始发讲,坐裁半, 僧弥 便云:‘都已晓。’”梁书·谢举传:“北渡人 卢广 有儒术,为国子博士,於学发讲,僕射 徐勉 以下毕至。”
《漢語大詞典》:断讲(斷講)
决定讲和。韩非子·内储说上:“为我悔也,寧亡三城而悔,无危乃悔。寡人断讲矣。” 梁启雄 解:“断讲,谓决断要讲和。”
分類:决定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