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劝讲
讲读
讲和
讲武
讲究
讲贯
讲经
讲解
直讲
讲诵
听讲
进讲
讲义
开讲
讲艺
《漢語大詞典》:劝讲(勸講)
犹侍讲。古代给皇帝或皇太子讲学之官。后汉书·杨秉传:“ 桓帝 即位,以明尚书徵入劝讲,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将,迁侍中、尚书。” 李贤 注:“劝讲,犹侍讲也。” 明 张居正 《奏为辞免恩命事》:“﹝臣﹞既无才望,又鲜旧劳,徒以东朝劝讲之微勤,幸逢圣主龙飞之景运,因缘际遇,骤被恩慈。”参见“ 劝学 ”。
《國語辭典》:劝学(勸學)  拼音:quàn xué
1.劝勉鼓励人勤于学习。《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唐。孔颖达。正义:「劝学,劝民学问也。」《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序》:「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
2.职官名。于宫廷、王府中专职主讲经史诸书。《汉书。卷一○○。叙传上》:「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军王凤荐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
3.《荀子》篇名。东周战国荀子著。全文论述求学的重要性,勉人为学精进不辍,应以达到圣人之境界为终。
《國語辭典》:讲读(講讀)  拼音:jiǎng dú
讲说诵读。《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传上。阳平王新成传》:「乃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讲读。」唐。白居易 与济法师书:「此六经皆上人常所讲读者,今故引以为问,必有甚深之旨焉。」
《國語辭典》:讲和(講和)  拼音:jiǎng hé
结束纷争,彼此和解。《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始为相时,帝欲事吐蕃,说密请讲和以休息鄣塞。」《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时士大夫甘心讲和,酣豢于湖山歌舞之娱,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國語辭典》:讲武(講武)  拼音:jiǎng wǔ
讲习武术、战事。《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三国演义》第二○回:「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讲武。」
《國語辭典》:讲究(講究)  拼音:jiǎng jiù
推求穷尽事物之理。《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上二》:「神宗讲究方田利害,作法而推行之,方为之帐,而布亩高下丈尺不可隐。」《红楼梦》第四八回:「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國語辭典》:讲究(講究)  拼音:jiǎng jiu
1.力求事物之精美。《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那晓得风水的讲究,叫做父做子笑,子做父笑,再没有一个相同的。」
2.注意、顾虑的道理。如:「你别小看这小玩意儿,制造技术可是非常讲究。」
3.议论、讨论。《红楼梦》第九○回:「不但紫鹃和雪雁在私下里讲究,就是众人也都知道黛玉的病也病得奇怪。」
《國語辭典》:讲贯(講貫)  拼音:jiǎng guàn
1.讲习、研习。唐。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则又讲贯经籍,俾达奥义。」
2.研求贯通。《通俗编。文学》引《国老谈苑》:「讲贯世务,以观器识。」
分類:讲习
《國語辭典》:讲经(講經)  拼音:jiǎng jīng
讲演宗教经典。《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当时天王与罗汉曰:『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便请下界法师玄奘升座讲经。」
《國語辭典》:讲解(講解)  拼音:jiǎng jiě
1.解说分析。《宋史。卷三二九。常秩传》:「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
2.和解、讲和。《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
《國語辭典》:直讲(直講)  拼音:zhí jiǎng
1.直接陈述或说明。如:「这件事情不妨直讲,省得大家胡乱猜测。」
2.职官名。辅佐博士讲授经术。《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漢語大詞典》:讲诵(講誦)
讲授诵读。史记·儒林列传:“ 董仲舒 , 广川 人也。以治春秋, 孝景 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正法华经·安行品:“其人常屏,贡高自大,数数讲诵,佛之典誥,未曾以此,持作懈倦。” 明 黄佐 广州人物传·知府翟公溥福:“年六十六,即投老归,闭门却扫,惟观书教子孙讲诵而已。”
分類:讲授诵读
《國語辭典》:听讲(聽講)  拼音:tīng jiǎng
聆听授课或讲演。《西游记》第二四回:「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
《漢語大詞典》:进讲(進講)
谓为帝王讲解诗书文史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太祖 收 并门 ,凯旋日, 范杲 为县令,即迴鑾进讲《圣寿诗》。”明史·汪叡传:“ 叡 敦实閒静,不妄言笑,及进讲,遇事輒言。” 邹身城 《“内阁”的由来》:“这些所谓经筵官,以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为职。”
《國語辭典》:讲义(講義)  拼音:jiǎng yì
1.阐释说明书籍的义理。《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2.古时臣子将讲授给帝王研习的资料预先撰拟出来,称为「讲义」。宋。邢炳 孝经注疏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3.学校教师为学生编辑的讲授资料。
《國語辭典》:开讲(開講)  拼音:kāi jiǎng
1.开始讲演。《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卢景裕传》:「齐文襄王入相,于第开讲,招延时俊,令景裕解所注易。」《南史。卷一八。臧焘传》:「中大通五年,帝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
2.旧时学童就读,塾师令先记诵,及程度稍深,始为之讲解,称为「开讲」。
《漢語大詞典》:讲艺(講藝)
讲论六艺。《后汉书·樊準传》:“及 光武皇帝 受命中兴,羣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国尚师位,家崇儒门,稟道毓德,讲艺立言。” 李善 注:“《西都赋》曰:‘讲论乎六艺。’”《魏书·儒林传·常爽》:“是故 季路 勇士也,服道以成忠烈之概; 宁越 庸夫也,讲艺以全高尚之节。”
分類:讲论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