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讲筵(講筵)
(1).讲经、讲学的处所。 南朝 梁 陆云公 《御讲般若经序》:“犍椎既鸣,讲筵将合,重肩絓轂,填溢四门。” 唐 任蕃 《梦游录·樱桃青衣》:“见一精舍中有僧开讲,听徒甚众。 卢子 方诣讲筵,倦寝。” 清 赵翼 《白鹿洞书院》诗:“ 晦翁 守 南康 ,踵旧开讲筵。” 郁达夫 《日本谣》之八:“扫眉才子众三千, 万里桥 边起讲筵。羡煞传经诸 伏 女,一时分得水衡钱。”
(2).特指天子的经筵。 明 李东阳 《闻青谿学士擢礼部侍郎喜而有作》诗:“从此黄扉须更到,讲筵经史待重论。”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孙承宗殉节:“ 承宗 独不然,讲筵献替,务为激切剴直。”
《國語辭典》:杏坛(杏壇)  拼音:xìng tán
孔子授徒讲学的地方。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因而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取名杏坛。今以杏坛泛指教育界。如:「杏坛芬芳录」。
《漢語大詞典》:杏田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 ,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分類:隐者典实
《漢語大詞典》:劝讲(勸講)
犹侍讲。古代给皇帝或皇太子讲学之官。后汉书·杨秉传:“ 桓帝 即位,以明尚书徵入劝讲,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将,迁侍中、尚书。” 李贤 注:“劝讲,犹侍讲也。” 明 张居正 《奏为辞免恩命事》:“﹝臣﹞既无才望,又鲜旧劳,徒以东朝劝讲之微勤,幸逢圣主龙飞之景运,因缘际遇,骤被恩慈。”参见“ 劝学 ”。
《國語辭典》:劝学(勸學)  拼音:quàn xué
1.劝勉鼓励人勤于学习。《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唐。孔颖达。正义:「劝学,劝民学问也。」《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序》:「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
2.职官名。于宫廷、王府中专职主讲经史诸书。《汉书。卷一○○。叙传上》:「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军王凤荐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
3.《荀子》篇名。东周战国荀子著。全文论述求学的重要性,勉人为学精进不辍,应以达到圣人之境界为终。
《國語辭典》:语录(語錄)  拼音:yǔ lù
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佛家祖师说法时,僧徒直接记载问答口语,以白话叙述,不加文饰,称为「语录」。后宋代儒者讲学,门人弟子所记下的语言笔录,也称为「语录」,如《朱子语录》。宋。陆游 跋兼山先生易说:「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著于语录。」
《漢語大詞典》:鹿洞
指 白鹿洞 。 宋 朱熹 讲学处。 宋 韩补 《紫阳山赋》:“既表章乎 鹿洞 ,宜敷锡乎枌榆。” 清 方苞 《余处士墓表》:“再至 匡庐 ,淹留 濂溪 、 鹿洞 。” 清 陈维嵩 《水龙吟·送蒋慎斋宪副视学江右》词:“ 鹿洞 儒生, 江州 僚佐,欢迎 湓浦 。”
《漢語大詞典》:泗上
(1).泛指 泗水 北岸的地域。左传·襄公十九年:“执 邾悼公 以其伐我故,遂次于 泗 上。”《战国策·楚策一》:“大王悉起兵以攻 宋 ,不至数月而 宋 可擧,擧 宋 而东指,则 泗 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参见“ 汶上 ”。
(2). 春秋 时 孔子 在 泗 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晋书·桓彝传论:“ 首阳 高节,求仁而得仁; 泗 上微言,朝闻而夕死。”《南齐书·刘善明传》:“令 泗 上归业, 稷 下还风,君欲谁让邪?” 郁达夫 《正月六日作》诗:“ 泗 上文章初识命, 淮阴 风骨亦求怜。”
《漢語大詞典》:汶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 杨伯峻 注:“ 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 ,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怀故事,难求 汶 上之图;独运清尘,方嘆《周南》之滞。”
分類:汶水齐国
《國語辭典》:鳣堂(鱣堂)  拼音:shàn táng
语出《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后以鳣堂称讲学的处所。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论武呵!我法阴符,按阳道,握兵机,合变如如神。不付能试鳣堂,赴千里槐花市,风日凄凄。」也称为「鳣舍」。
分類:讲学所为
《漢語大詞典》:讲舍(講舍)
讲学、传经的堂舍。 元 黄溍 《瑞云观记》:“祠堂寝室,讲舍斋宫,门廡庖湢,次第毕备。”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郑 李 相望,名世之期,俱开讲舍,蔚为儒师。”
分類:讲学传经
《漢語大詞典》:缁帷(緇帷)
喻林木繁茂之处。庄子·渔父:“ 孔子 游乎緇帷之林。” 成玄英 疏:“緇,黑也。 尼父 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於江滨,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阴沉,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緇帷之林也。”后因以为高人贤士讲学之典。 唐 吴筠 《高士咏·通元真人》:“已陈緇帷説,復表沧浪謡。” 清 顾炎武 《过张贡士尔岐》诗:“緇帷白室覩风标,为嘆斯人久寂寥。”
《國語辭典》:世讲(世講)  拼音:shì jiǎng
通称友朋的后辈。语本宋。吕本中 官箴:「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
《國語辭典》:舌耕  拼音:shé gēng
用舌头来耕种。比喻以教书维持生计。《幼学琼林。卷二。师生类》:「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
《漢語大詞典》:鲁堂(魯堂)
孔子 之殿堂。后以称儒家的讲学处所。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 梁园 ,归於 鲁堂 。” 宋 宋咸 《进〈扬子法言〉表》:“ 鲁堂 诸子皆宗圣以宣猷, 汉 室羣儒多著书而显氏。”
《國語辭典》:讲座(講座)  拼音:jiǎng zuò
1.讲课的座位。唐。白居易 三教论衡:「儒臣居易,学浅才微,谬列禁筵,猥登讲座。」
2.大学中对某一学术专题或学术范畴,所设立的定期或不定期、临时或永久性的讲学。
3.书信中用于对师长的提称语。
《漢語大詞典》:肃成(肅成)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又使诸儒撰集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帝初在东宫……集诸儒於 肃城门 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后即以“肃成”为太子讲学处之称。 南朝 梁 萧统 《僧正》诗:“舒金起 祇苑 ,开筵慕 肃成 。”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 昭明太子 业膺守器,誉贞问寝,居 肃成 而讲艺,开 博望 以招贤。”
分類:太子讲学
《漢語大詞典》:函席
(1).讲席,讲学的坐席。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中使曲临,弥光函席。”参见“ 函丈 ”。
(2).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三:“贩米来此,触热不可归,欲借一函席度夏。”
《國語辭典》:函丈  拼音:hán zhàng
对老师的尊称。因旧时讲席间相隔一丈,以容人听讲,故有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