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记莂(記莂)
见“ 记别 ”。
《漢語大詞典》:记别(記别)
亦作“ 记莂 ”。 佛教语。指佛为弟子预记死后生处及未来成佛因果、国名、佛名等事。《菩萨处胎经·诸佛行齐无差别品》:“佛復告菩萨 摩訶萨 :汝等欲见如来神力,化不思议道,法性纯熟,无男无女,善权义説,受女人身,无佛记别,魔释梵王无真实相,汝等欲知此四众者受别成佛乎?”《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尔时 那罗延 菩萨语 浄威 力士:‘汝住何法得无生忍而受记别?’ 浄威 答言:‘我以生起诸凡夫法得受记别。’” 南朝 梁简文帝 《善觉寺碑铭》:“已於 恒 沙佛所,经受记莂。” 隋炀帝 《重与智者请义书》:“ 南岳禪师 ,亲所记莂,説法第一,无以仰过。” 清 汪琬 《〈洞庭诗稿〉序》:“ 鐙公 本儒家子,少读书知名,长而遯之释氏。徧参尊宿,遂受记莂,为曹洞家(宗)大师。”
《漢語大詞典》:记识(記識)
(1).记下;记住;记得。《书·武成序》“识其政事,作《武成》” 孔 传:“记识 殷 家政教善事以为法。”《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 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 宋 宋祁 《益州谢上表》:“伏念臣早蒙记识,得籍近严,惟知悉心事君,未尝枉道从众。” 清 陈维嵩 《仿长庆体次阮亭集中韵》:“记识 柔奴 面,纔扶阿母床。”
(2).指记忆。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涓 ( 崔涓 )性俊逸,健於记识。”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顷闻 夏英公 就试过,适天大风吹试卷去,不得所在,因令重作,亦得过,是乃造物者故显其记识华迈之敏妙尔。” 元 姚燧 《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童而读书,记识强敏,日数千言。”
(3).加标记。《杂宝藏经·莲花夫人缘》:“即以此篋,封盖记识,掷 恒河 中。”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四:“古人收藏名跡,多鈐以私印记识。”
(4).指簿记。 明 陆粲 《庚巳编·临江狐》:“主人为其费财也,召责之。其人初抵讳,因请主人覆视记识,曾无亏漏。”
(2).指记忆。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涓 ( 崔涓 )性俊逸,健於记识。”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顷闻 夏英公 就试过,适天大风吹试卷去,不得所在,因令重作,亦得过,是乃造物者故显其记识华迈之敏妙尔。” 元 姚燧 《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童而读书,记识强敏,日数千言。”
(3).加标记。《杂宝藏经·莲花夫人缘》:“即以此篋,封盖记识,掷 恒河 中。”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四:“古人收藏名跡,多鈐以私印记识。”
(4).指簿记。 明 陆粲 《庚巳编·临江狐》:“主人为其费财也,召责之。其人初抵讳,因请主人覆视记识,曾无亏漏。”
《漢語大詞典》:记序(記序)
见“ 记敍 ”。
《漢語大詞典》:佛记(佛記)
佛的悬记,即佛的预言。 唐 李峤 《为绛州刺史孔桢等上献食表》:“伏惟 金轮圣神皇帝 陛下,功掩大千,化高明一,凭五乘而驭羣品,秉六度而弘万机,俯顺人心,仰膺佛记。”
分類: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