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3,分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下一页
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悬谈会玄记
华严教分记
华严经传记
华严经搜玄记
华严游心法界记
开宗记
无记
四无记
十四无记
无记法
无馀记
无覆无记
尊记
佛类词典(续上)
现前授记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悬谈会玄记
华严教分记
华严经传记
华严经搜玄记
华严游心法界记
开宗记
无记
四无记
十四无记
无记法
无馀记
无覆无记
尊记
现前授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授记之一。见菩萨根性熟,现于一切大众前授成佛之记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授记之一。(参见:四种授记)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即时蒙佛授记,是为现前授记。
(术语)四种授记之一。见菩萨根性熟,现于一切大众前授成佛之记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授记之一。(参见:四种授记)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即时蒙佛授记,是为现前授记。
华严经探玄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贤首撰。华严经之注释,第一卷开教起之所由,藏部之所摄,立教差别,教所被之机,能诠之教体,所诠之宗趣,具释题目、部类、传译、文义之分齐,随文解释之十门,以说玄义,二卷以下逐本经之文而解释。
(书名)二十卷,贤首撰。华严经之注释,第一卷开教起之所由,藏部之所摄,立教差别,教所被之机,能诠之教体,所诠之宗趣,具释题目、部类、传译、文义之分齐,随文解释之十门,以说玄义,二卷以下逐本经之文而解释。
华严悬谈会玄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十卷,元普瑞著。
(书名)四十卷,元普瑞著。
华严教分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即华严五教止观。
(书名)即华严五教止观。
华严经传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卷,唐法藏撰。略曰华严传。记述华严经之部类,传译,讲解,讽诵等人之事历者。
(书名)五卷,唐法藏撰。略曰华严传。记述华严经之部类,传译,讲解,讽诵等人之事历者。
华严经搜玄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卷,唐智俨述。卷首内题曰于大方广华严经中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各卷之终有华严经略疏,普通略曰搜玄记。随文解释旧华严经者。
(书名)五卷,唐智俨述。卷首内题曰于大方广华严经中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各卷之终有华严经略疏,普通略曰搜玄记。随文解释旧华严经者。
华严游心法界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法藏撰。明华严五教之观者。
(书名)一卷,唐法藏撰。明华严五教之观者。
开宗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分开宗记之略名。
(书名)四分开宗记之略名。
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性之一。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又感善果不可记,感恶果亦不可记者。俱舍论二曰:「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有说,不能记异熟果,故名无记。」唯识论五曰:「于善不善损益义中,不可记别,故名无记。」大乘义章七曰:「解有二种:一对果分别,中容之业不能记得苦乐两报,故名无记。二就说分别,中容之业如来不记为善为恶,故名无记。」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无可记别。
(术语)三性之一。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又感善果不可记,感恶果亦不可记者。俱舍论二曰:「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有说,不能记异熟果,故名无记。」唯识论五曰:「于善不善损益义中,不可记别,故名无记。」大乘义章七曰:「解有二种:一对果分别,中容之业不能记得苦乐两报,故名无记。二就说分别,中容之业如来不记为善为恶,故名无记。」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无可记别。
四无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就无覆无记之一而更分别为四种:一异熟无记,依一切前世业因而感之身心果报也,异熟为果报之异名。二威仪无记,起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威仪时之心无记者。三工巧无记,作图画彫刻等种种工巧时之心无记者。四变化无记,以通力作种种变化时之心无记者。其中威仪工巧之二者,虽亦通于善恶二性及有覆无记,而今只取无覆无记之一边耳。见百法问答钞三。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种子、器世间三类之境,皆由本识之所变现;以此三境无分别性,故名所变无记。
〔三、分位无记〕,谓于不相应行中,假无记法,立诸分位,由此诸法不属善恶,不与心相应,不与色相应,无所记别,故名分位无记。
〔四、胜义无记〕,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有胜义故,而无所作为,故名胜义无记。(虚空无为者,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也;非择灭无为者,声闻之人,證果之后,诸惑不复续起,自然契悟真空之理,不假拣择也。)
(名数)就无覆无记之一而更分别为四种:一异熟无记,依一切前世业因而感之身心果报也,异熟为果报之异名。二威仪无记,起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威仪时之心无记者。三工巧无记,作图画彫刻等种种工巧时之心无记者。四变化无记,以通力作种种变化时之心无记者。其中威仪工巧之二者,虽亦通于善恶二性及有覆无记,而今只取无覆无记之一边耳。见百法问答钞三。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种子、器世间三类之境,皆由本识之所变现;以此三境无分别性,故名所变无记。
〔三、分位无记〕,谓于不相应行中,假无记法,立诸分位,由此诸法不属善恶,不与心相应,不与色相应,无所记别,故名分位无记。
〔四、胜义无记〕,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有胜义故,而无所作为,故名胜义无记。(虚空无为者,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也;非择灭无为者,声闻之人,證果之后,诸惑不复续起,自然契悟真空之理,不假拣择也。)
十四无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四难)
(名数)(参见:十四难)
无记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记性之法也。有记法之对。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法。
(术语)无记性之法也。有记法之对。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法。
无馀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授记有有馀无馀之二种。演密钞五曰:「馀即未尽之义,今尽言之名为无馀。如佛现前记彼某时某处證觉号某如来,名无馀记。言有馀者,如来有所未尽之意,如言汝于未来某佛为汝授记,名有馀记。」
(术语)佛之授记有有馀无馀之二种。演密钞五曰:「馀即未尽之义,今尽言之名为无馀。如佛现前记彼某时某处證觉号某如来,名无馀记。言有馀者,如来有所未尽之意,如言汝于未来某佛为汝授记,名有馀记。」
无覆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记之一。覆者覆蔽之义。(参见:无记)
(术语)二无记之一。覆者覆蔽之义。(参见:无记)
尊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记弟子成佛之言曰记别,敬之而曰尊记。法华经曰:「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
(术语)佛记弟子成佛之言曰记别,敬之而曰尊记。法华经曰:「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